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吃飽後別坐著! 醫授3招穩定飯後血糖

2025/03/29 18:23

醫師指出,吃飯應遵循211法則,主食可選擇富含纖維及蛋白質的全穀類;先吃蔬菜與蛋白質,最後吃主食且細嚼慢嚥,可避免血糖快速上升;示意圖。(圖擷取自freepik)

醫師指出,吃飯應遵循211法則,主食可選擇富含纖維及蛋白質的全穀類;先吃蔬菜與蛋白質,最後吃主食且細嚼慢嚥,可避免血糖快速上升;示意圖。(圖擷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飯後血糖總是很高,該怎麼改善比較好?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醫師許哲綸分享,有3招可降低飯後血糖波動。吃飯應遵循211法則,主食可選擇富含纖維及蛋白質的全穀類;先吃蔬菜與蛋白質,最後吃主食且細嚼慢嚥,可避免血糖快速上升;飯後至少走動15分鐘,幫助血糖穩定。

許哲綸指出,飯後血糖升高主要受到兩大因素影響:飲食內容與身體活動量。吃進去的食物如果缺少纖維和蛋白質,又熱量太多,就很容易被身體吸收,成為血糖,導致血糖飆升;肌肉在運動時會直接吸收血糖,所以保持身體活動,能夠減緩血糖飆升。相反地,吃完飯後坐著看電視,就容易助長血糖的幅度。他也進一步分享3招抑制血糖上升的方法。

211餐盤飲食法

許哲綸在臉書粉專「許哲綸醫師:新陳代謝,內分泌」與個人網站中提到,吃每餐飯時,建議遵循菜肉飯「2:1:1」的飲食比例。即每吃1碗碳水化合物(主食類),要搭配2碗蔬菜、1碗蛋白質。之所以建議那麼多的蔬菜,是因為蔬菜、水果、菇類富含纖維,可以延緩血糖吸收。新鮮蔬果更能改善代謝、預防癌症、加強免疫力。

蛋白質的部分,包含豆腐、奶類、蛋、海鮮、瘦肉等。蛋白質可延緩血糖上升,也可以滋養肌肉,避免肌少症。主食方面,可以選擇糙米、五穀飯、地瓜、燕麥等富含纖維及蛋白質的全穀類。這些健康主食本身就有纖維素和蛋白質,可更降低血糖波動。

醫師表示,豆腐、奶類、蛋、海鮮、瘦肉等蛋白質,可延緩血糖上升;示意圖。(圖擷取自freepik)

醫師表示,豆腐、奶類、蛋、海鮮、瘦肉等蛋白質,可延緩血糖上升;示意圖。(圖擷取自freepik)

最後,主食類雖然是血糖的主要來源,但吃太少甚至完全不吃,對身體反而可能有害。按照比例的均衡飲食,還是最重要的。

先菜後飯 慢慢吃

許哲綸說明,先吃蔬菜與蛋白質,最後吃主食,可避免血糖快速上升。例如:先吃青菜炒蛋,再吃燉肉,最後才吃糙米飯。再來,咀嚼有助於胰島素分泌。吃飯時,最好細嚼慢嚥,或和親友聊天不要邊吃邊看手機、電視,可以避免囫圇吞棗,讓血糖更穩定。

飯後動一動

許哲綸表示,肌肉在運動時會直接吸收血糖,所以吃完飯後馬上動一動,可以有效降血糖。建議飯後15分鐘內開始走路,至少走15分鐘,最好能持續30分鐘。站著做家事、原地超慢跑等,也能消耗血糖,總之不要坐著就好。除了飯後活動,每週也要挪出三天來進行「會喘的」運動。這樣的運動能培養肌肉,讓血糖更穩定。

許哲綸提醒,這些方法雖然能降低飯後血糖,但未必能降到標準值內,對於已經調整後,卻還高血糖的糖友,應該要與醫師討論進一步的藥物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