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瓣膜狹窄 嚴重恐猝死
記者羅碧/台北報導
「開心手術要鋸開胸骨?心臟還要暫時停止跳動?」「我都80多歲了,人生還能活多久?有必要動手術嗎?」
1位80多歲的老太太平常身體還算健康,除了偶爾腰痠背痛外,沒有其他疾病。只是近一、兩個月來,常會感到頭暈和胸悶,經心導管檢查後發現,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
八旬嬤接受動刀 更換心臟瓣膜
醫師建議更換心臟瓣膜,否則症狀會愈來愈嚴重,萬一不小心跌倒昏迷,很可能會猝死,或因腦部缺氧成為植物人。老太太和家屬在聽完醫師詳細解說後,決定接受手術治療,並配合醫師囑咐,果然手術順利且術後恢復良好。
台大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許榮彬指出,主動脈瓣膜就好像是水庫的閘門,正常情況下,它可以防止血液逆流,引導血液從靜脈流向肺部,接受氧氣交換,再從肺靜脈流向全身,供應身體需求。但如果瓣膜狹窄就會使得血流不順,增加心臟的工作量,造成心臟衰竭。
許榮彬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一種老化疾病,健康的心臟瓣膜開口約3-4平方公分,65歲後隨著老化,瓣膜易發生狹窄、鈣化情形。剛開始發生病變時,通常不會有任何症狀,只要不影響日常生活,並不需要治療,病患只要定期回診,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
但主動脈瓣膜若嚴重狹窄,血流滯留在肺部,就會造成肺積水,病人走路或運動時就會喘;嚴重時,甚至無法躺平睡覺。如果血液滯留在身體,會造成下肢水腫、腹脹、食慾不佳,嚴重者甚至有大量腹水。如果心臟輸出量不足,就會出現全身無力、頭暈,甚至低血壓及休克,就必須接受手術治療。
術前勤練肺活量 開心手術不可怕
許榮彬指出,目前國內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相當成熟,病人不需要太過擔心,但手術前一定要加強呼吸訓練,藉由吹吸「3顆吸球運動」增加肺活量;切勿相信偏方,擅自服用中藥、補品及來路不明、聲稱可增加抵抗力的健康食品。
手術後,除了仍要持續做「3顆吸球運動」,增加肺活量,以避免肺部塌陷;還要注意飲食控制及體重控制,飲食以清淡食物為主,總量維持一般正常飲食的60%以下,主要吃蔬菜及肉類,避免吃油脂類食物,主食減半(如米飯、麵食等澱粉類需減少50%);體重要比術前減少1-3公斤,以減輕心臟負荷。
要提醒的是,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患應避免食用維他命、奶粉、安素,以及其他健康食品,若要使用,應請教醫師、藥師、營養師或護理師,以防增加身體負擔。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