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幼童弱視要矯正 及早治療效果好
圖‧文/官珮慈
5歲的小偉(化名)唸幼兒園中班,媽媽日前接到老師通知,請她帶小偉去眼科做基本視力檢查,沒想到診察結果竟然是遠視加散光,進而導致弱視。
配合國健署,學校每學期都有視力檢查計畫,滿5歲的學齡前孩童也納入篩檢,讓家長因而能及早注意孩童的視力問題,不會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對立體感知會有障礙
家長常會問:「弱視是散光嗎?還是遠視?」其實都不是。只要是任何讓眼睛看不清楚的病因,都可能造成弱視。包括:度數(近視、遠視、散光)、遮蔽物(眼皮下垂、白內障、眼內構造異常)、斜視。
孩童時期如果沒有矯正弱視,長大後,對於立體感知會有障礙,也會影響從事某些特定專業工作及降低生活品質。更有研究指出,這些人會比較缺乏自信心,常感到挫折。
◎治療黃金期
孩童視力發展從出生後持續發生,足7歲前是最佳矯正時期。7歲後一般認為神經發育定型,治療效果有限。但近年有一些研究指出,有少數人在青春期矯正仍有效果,所以孩子的潛力無限,請不要輕言放棄。
◎不要拒絕配眼鏡
矯正弱視第一步常常是配鏡矯正度數,如果單純是度數的問題,矯正後大概數週到數月就會有明顯的進步。這是簡單而且很基本的治療方法,對孩童既沒有傷害,又能使他看得清楚。如果此時不戴眼鏡將來長大會戴較深的度數,即使做最先進的雷射手術也看不清楚。這個階段治療的是「視力發展的潛能」。
◎遮眼治療
視病況會配合遮眼治療,包括貼片、眼罩、藥物、電子遮眼眼鏡等;至於遮蓋的時數,醫師會詳細告知。
◎早期發現治療效果佳
孩童與家長的配合度非常重要,及早診斷且配合治療可有7成治癒率(最佳矯正視力達0.8-1.0),剩下的3成,目前還未知原因為何視力無法矯正。
建議3歲到3歲半間可做第一次視力檢查,若發現孩童眼睛歪斜、視物姿勢不正常或家族有斜視、弱視病史都可以提早至眼科諮詢檢查。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