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微創手術 有助術後復原
文/洪宗賢
隨著骨材的設計更新、影像的精確定位,以及手術觀念的進步。骨科微創手術已可將原本需長達廿公分的手術傷口縮小到五公分,還能將碩大的金屬骨材置入體內,減少「功能性肌肉群」的破壞,達到迅速恢復的目的,這也就是骨科現階段微創手術的基本精神。
手術進步主要分為兩類:第一是將原有的手術透過骨材設計更新,如骨折及人工關節的微創手術,或內視鏡顯微椎間盤切除術(MED)等;第二類則是觀念的更新後,創新的手術如椎體成形術及駝背整型術等。前者的困難在於,小傷口要將金屬骨材置入且固定,因此器械必須重新設計。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微創手術,微創手術也是有風險。因手術視野小,直接影響是手術時間增加,此外手術中出血、神經傷害等不易當場察覺都是缺點。
因此醫病雙方術前充分溝通,病患了解自身情況及合理預期,才能達到術後最大滿意度。
(本文作者為署立台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