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善用運動手環記錄 解讀睡眠結構分布

2016/07/08 06:00
善用運動手環記錄 解讀睡眠結構分布

▲運動手環。(照片提供/莊毓民)

文/莊毓民

善用運動手環記錄 解讀睡眠結構分布

▲運動手環的睡眠分析軟體可以提供入睡與清醒時間、睡眠總時數,以及淺睡與熟睡的時間。(照片提供/莊毓民)

穿戴式裝置日益普及,價格也日益便宜,市面上甚至400元不到就可買到功能齊全的運動手環。一般而言,運動手環記錄除了每日步行的步數,更重要的睡眠的品質,每日行走一萬步是眾人皆知的一個要求,但是對於睡眠品質的部分,的確很多人並不了解如何做精確的判讀。

善用運動手環記錄 解讀睡眠結構分布

▲很多人常為自己睡眠品質不佳而苦惱,若能做睡眠記錄或許有幫助;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記者蔡淑媛攝)

運動手環可以記錄何時入睡與醒來,計算總睡眠時數,透過感受身體移動的強度來判斷,進一步將睡眠分成「淺睡」與「熟睡」兩類,甚至畫出熟睡,也就是深度睡眠的分佈圖。

深度睡眠也包含作夢的快速動眼期,根據哈佛大學統計,若一個健康人每日需要8小時的總睡眠時數,熟睡必須佔總睡眠時數4成以上,理論上也就是約略3小時18分的時間才夠。

大家可以檢視運動手環,自己是否達標?熟睡時數未達總時數的4成有許多原因,例如睡眠中止症或者其他情緒起伏或焦慮症等精神問題所導致,而這些病因都可以透過減重或者透過身心放鬆等方式來改善。

現代人難免有因工作或家庭所引起的情緒壓力,這些會讓身體與心理處於被「野獸」追逐的「戰鬥模式」,明顯減少熟睡時間,回到原始人類深怕被野獸攻擊而不敢入睡的制約反應。

焦慮與睡眠的關係其實就是如此,反之,我們可以透過「熟睡佔總睡眠的比率」來監測自己的壓力指數,不足則改之。

要提醒的是,每一個人對於睡眠品質的要求不同,有些人僅需很短的熟睡,隔日就神采奕奕。對醫師而言,失眠的診斷其實是非常主觀的,甚至最新的國際疾病診斷標準「ICD10」,是以病患對睡眠滿不滿意來做診斷的依據,當然還要加上因失眠而導致的白天疲倦、嗜睡及情緒障礙等症狀。

不過,生理學上「熟睡」對身體有說不盡的好處,「熟睡」當中,我們的自律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會充分活化,進而達到放鬆心血管與降低血壓的效果。

「熟睡」是保護心血管功能的不二良方,而且是免費且與生俱來,沒有人想學拿破崙每天只睡3小時。

正面思考即時放鬆身心

如果透過簡單的運動手環,就能夠了解自己睡眠的結構,甚至監測自己的壓力指數,正面思考即時放鬆自己的身心,可說是「穿戴式科技」帶來的助益。

(作者為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