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小兒厭食好困擾 中醫調理胃口開

2019/11/14 05:30

▲足三里穴位(紅色點) 。(照片提供/彭薇勻)

文/楊成湛

▲楊成湛醫師為孩子把脈,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調養,改善過敏體質,增加脾胃吸收。(照片提供/彭薇勻)

家有厭食兒,總讓爸媽煩惱,每到吃飯時間小朋友總是沒胃口,不但用餐時間長,甚至出現餵餐打仗的狀況。孩子如果長期食慾不好、吃得少,看到食物沒胃口,都是「小兒厭食」的症狀之一,每個階段的兒童都可能有這種困擾,而改善這種情況,中醫調理效果十分良好,對症下藥能解決問題。

▲孩子胃口不好或是偏食,常令家長很心煩;圖為情境照, 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PIXTA)

脾胃虛弱 發育緩易生病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是維持孩子生長發育的重要臟腑之一,所以脾虛的小朋友,生長發育一定不會好,各功能發展都會較緩慢,甚至容易生病。小兒「脾常不足」脾胃功能較薄弱,消化及吸收功能較差,再加上小兒飲食不能自調,飲食不知飢飽,有些家長過於溺愛,養成孩子偏食習慣,如油炸、燒烤、甜食、冷飲,都會導致脾失健運,脾胃失調的情況。

◎中醫治療兒童食慾不振,會從以下4方面考慮:

●乳食停滯:因零食、過多甜食、飲食不節制造成消化不良;治療以消食導滯為主,常用的中藥有保和丸、山楂、神麴、麥芽、萊菔子、雞內金等。

●痰濕中阻:脾胃的水分代謝不良,看起來虛胖,氣色差;治療以燥濕化痰為主,常用的中藥二陳湯、半夏、陳皮、茯苓等。

●胃陰不足:指脾胃的消化液較少,看起來比較消瘦,皮膚乾燥,口乾心煩,大便比較乾燥;治療以養陰開胃為主,常用的中藥有烏梅、石斛、玉竹、沙參、麥冬等。

●脾胃虛弱:指先天不足造成消化功能低下,常沒有精神,抵抗力較差,容易感冒;治療時以益氣健脾為主,常用的中藥有香砂六君子湯、黨參、白朮等。

按摩足三里穴位能促進食慾,有助於和胃健胃、通腸導滯的作用,對於脾胃病症如胃痛、嘔吐、腸鳴、便秘等均有療效。

改善生活習慣 避免偏食

秋冬是兒童成長發育的好時機,除了透過中藥輔助外,基本功的養成:培養「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預防保健」等良好的生活習慣,尤為重要。只要把握這黃金期好好調養,不僅可以改善過敏體質,增加脾胃吸收,進而達到長高的目的。

(作者為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兒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