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阿茲海默症單株抗體療法 醫:延緩病情惡化無法治癒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已超過35萬人,其中7成是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引進阿茲海默症單株抗體療法。
北醫引進療法 完成首例注射
北醫附醫神經內科李薰華主任指出,阿茲海默症單株抗體藥物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最新核可的失智症治療藥物,專為早期病人設計,可藉由清除腦中累積的類澱粉蛋白斑塊,延緩神經退化進程,提升病人生活品質與自理能力。
李薰華表示,過去病人若想接受此項療法,常需遠赴日本或其他國家,台灣於上月引進後,病人可於台灣完成治療,節省時間與金錢成本,而相較鄰近國家,台灣的治療更注重基因檢查的結果,提升藥物安全性。
台灣引進2種藥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失智共照中心衛教資訊上,失智共照中心主任王星翰提醒,近期有兩種單株抗體可提供患者家屬和醫療團隊溝通後使用,分別是衛采藥廠的樂意保(Leqembi)及禮來藥廠的欣智樂(Kisunla),藉由移除腦類的類澱粉蛋白斑塊,以達成治療阿茲海默症的目的。即使單株抗體藥物為阿茲海默症治療帶來希望,也有專家學者認為,這些藥物僅能稍微延緩病情惡化,尚無法治癒阿茲海默症。
李薰華解釋,阿茲海默症單株抗體藥物治療並非適用於所有失智症病人,需經過一系列完整的神經影像、基因檢測與正子攝影檢查,才能判斷是否適合施打。近期診間有多位病人詢問相關療程,部分病人因疾病已進展至中重度、或未檢出明顯類澱粉蛋白累積,無法符合施打標準;也有病人因基因檢測顯示有APOE4型別,可能增加腦出血風險,建議尋求其他治療方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