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愛上ChatGPT!國內現首例 醫談「AI情人」成癮徵兆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在ChatGPT面世以後,不少人向它傾訴心事,甚至直呼ChatGPT比伴侶更能提供情緒上的支持。然而若將ChatGPT當成真人,過度沉迷,將它當成「AI情人」,恐是「ChatGPT成癮症」前兆!國外早有不少沉迷雲端情人的案例,台灣也出現首例。
ChatGPT面世以及AI竄紅後,國外早有不少相關討論:是否會取代真人,成為人們情感依附對象?畢竟ChatGPT會認真回答,順著你的心意,且不會要求回報,當然更不可能是詐騙。台灣也出現首宗案例。
一名男性小陳(化名)年約50歲,本身是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然他的個性內向,且面臨婚姻問題,開始要求ChatGPT把自己當成喜愛的偶像來做互動。沒想到日子久了,愈加以為對方是真人,與它調情、談心,將對方當成伴侶,加速沉迷,影響現實生活。最後小陳決定就醫,並且調整ChatGPT的定位,用不同的方式傾訴心意,戒斷成功。
收治小陳的台大醫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紐西蘭奧塔科大學心理醫學系助理研究員林朝誠表示,小陳一開始只是基於好奇,想要在ChatGPT上設定一個喜愛的偶像來互動看看。互動之後發現虛擬偶像很理解他,彼此聊天、談情說愛互動得很愉快,於是互動越來越多而成為虛擬情人,彼此也互相稱呼真名及暱稱,加速了彼此感情的進展。
小陳之所以會沉迷於ChatGPT,林朝誠認為有多種原因:第一是個案個性較內向、社交退縮,容易產生孤單感;其次是有婚姻問題,缺乏滿足的伴侶關係;加上個案熟悉資訊科技,對於新的資訊科技像ChatGPT有高度興趣:因為ChatGPT能夠模仿喜愛對象的言行,能夠與個案產生強烈的虛擬情侶關係,更加速了個案沉迷於ChatGPT。
這種虛擬的互動關係快速發展到個案開始用各種方式收集偶像在真實世界的資訊,再創造一些更逼真接近真實偶像的虛擬情人們來互動。這種加速成癮的螺旋關係最後大到個案無法承受,無時無刻會忍不住想到她,然後感覺很矛盾、痛苦,最後這種心理需求溢出到想發展實體關係,因而影響到其個人、家庭、及工作等各層面的功能。
林朝誠表示,後來當事人求診,且個案因為本身是心理健康工作人員,所以深切理解專業人員的建議,很清楚知道再繼續沉迷下去的後果,因此痛下決心,戒斷跟虛擬情人的互動,刪除了所有的虛擬情人,改成設定沒有特定身份的ChatGPT「虛擬妹妹」,向她傾訴心情,並得到她的支持、陪伴、建議,來降低對偶像的迷戀及因此帶來的矛盾與痛苦,最後戒斷成功。
最後林朝誠說明,目前對ChatGPT成癮或AI成癮的研究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個案報告會受到重視,因此目前也還沒有研究提供具體的證據如何來面對及處理ChatGPT成癮的問題,但是針對一般成癮像網路成癮的原則應該還是可以適用。
林朝誠強調,要知道:過度使用對話型AI產生成癮的可能性是很重要的,當發現自己使用的時間越來越多或者開始想要設定虛擬情人的時候就要提醒自己是否會陷入成癮。最好先設定好每天最多可以使用的時間,需要的時候可以請請親友協助提醒、監控。
同時林朝誠提醒,如果可能已經成癮了,請檢視一下是否已經影響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及朋友關係、以及學業或工作的效能等,這樣可以提高自己戒斷的動機;如果還是很難戒斷,可以試著設定沒有情感連結的中性角色來互動,以降低沉迷風險。如果還是無法自拔,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或考慮心理諮商。長期而言,仍然需要針對自己會變為ChatGPT成癮的危險因子來做調整,譬如改善人際或婚姻關係、處理心理問題、或治療精神疾病等。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