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首例!7旬翁反覆心悸「血管外心臟去顫器」植入手術救命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心室頻脈為一種高風險致命性心律不整,若未即時處置,恐引發心因性猝死。台南市一名73歲民眾,反覆心悸、胸悶,甚至一度眼前發黑、險些暈倒,就醫後診斷為高風險的心室頻脈,經心導管電氣燒灼術消除心律異常源頭,有效控制心室頻脈發作後,再接受新一代「血管外心臟去顫器」植入手術,目前恢復良好。
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林志憲表示,心因性猝死占全球死亡人數的12至20%,多數發生在幾分鐘內,常常無法及時送醫急救,尤其曾發生過致命性心律不整、或心臟功能嚴重受損的病人,猝死風險極高。去顫器會24小時偵測辨識異常心律,並主動發出電擊或脈衝讓心跳恢復正常,是目前唯一經證實有效預防猝死的醫療裝置。
不過,傳統心臟去顫器(ICD)植入導線需要經由血管通入心臟內部,可能發生血管栓塞、導線磨損斷裂、血液感染、心內膜炎等潛在風險與限制。新一代血管外心臟去顫器(EV ICD) 將導線置於胸骨下方,主機安置於左腋下胸壁,導線不用進入血管與心臟,避免傳統ICD的併發症。
林志憲指出,奇美醫院於6月19日為該名73歲病患完成的手術,是雲嘉南高屏的第1例。血管外心臟去顫器適合曾發生心因性猝死、心室顫動或心室頻脈,或是心肌梗塞後左心室收縮功能顯著下降、遺傳性心律不整疾病、高風險的嚴重心肌病變的病患。而符合特定條件者,可事前審查申請健保給付,若自費目前則約需100萬元左右。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