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醫列「門診10不」行為 過號敲門最NG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民眾到醫院看病,一旦碰到過號,常會敲門或推門問「什麼時候輪到我?」這些行為有可能會影響醫師看病的效率。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貼心為病患列出看病「10大NG行為」,不要敲門、不要探頭進來看、不要使用手機被列為排名前3名的NG行為。
陳志金在臉書粉專「Icu醫生陳志金」發文指出「門診10不」,藉此提醒民眾,就醫時能不要做這些行為,不只讓醫病關係和諧,也能讓醫師能判斷正確,不浪費彼此的時間。以下是門診10不做的行為:
1不要敲門
過號了、要加號,出去之後才想到忘了說的,一律請等到護理師開門的時候再跟她說,也不要敲門問「什麼時候輪到我?」、「我拿藥而已沒有要看診,可以幫我跟醫生說一下嗎?」、「我趕時間,可以讓我先看嗎?」
陳志金表示,「你的時間是時間,別人的時間就不是嗎?」換成你自己在裡面的時候,你也不希望這樣被干擾看診的。尤其,千萬不要打電話進診間詢問:「現在看到幾號?」看診號碼可以上網,或用App查,以免打斷醫師看診。
2不要探頭進來看
陳志金說「裡面坐著的,跟你一樣是地球人,沒有3頭6臂,」不要太好奇。
3不要使用手機,請關靜音
有病人手機響了半天,病人不打算接卻讓電話聲一響不停。這位造成醫師與病人的對話一直被打斷,因此先關靜音。
還有年輕人低著頭走進來,眼睛和手一刻也沒離開過手機。跟他講話的時候,眼睛還會偷瞄手機,陳志金說「下次應該要先託管手機,才能進來看診。」
4不要對詢問不耐煩
詢問病人姓名、出生年月日是要核對身分,不要不耐煩!那是為了你的安全、為你好!聽錯名字進來的、同名同姓的,經常有。
5不要偷偷錄音、錄影
讓醫師把心思花在替你解決問題上,而不是花在提防你。如果真的有需要錄,請先告知,互相尊重、信任很重要。
6不要對自己的身體這麼陌生
每個問題都要想好久?跟他這麼不熟?請事先整理自己的症狀、發生經過、誘因、程度、頻率、對於身體的影響及改變,如果怕忘記,可以先寫在紙條上。
7不要隱瞞之前的就醫或報告
有之前在其他地方的報告就先拿出來,不要來「考」醫師,開誠布公,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
8不要用你在網路看到的、聽朋友/親戚/鄰居說的,來和醫師「爭辯」
他們又不幫你看病、也不用為你負責。
9不要叫醫生「順便」幫你開和他專科不相關的藥和檢查
買薑還「順便」討幾根葱的事,菜市場都不一定可以了。
10不要覺得「怎麼別人怎麼看這麼久,輪到我的時候,怎麼看這麼快?」
那是「時間相對論」,就像自己逛街血拼和等別人逛街一樣,立場不同,對時間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在門外希望裡面看快一點,在門內就希望看慢一點!其實,看得快表示你表達能力好、理解力好、病情不嚴重,問題才可以很快獲得解決,應該要慶幸,不要覺得自己看的時間短就是吃虧。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