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幼兒聽抖音歌注意! 兒醫揭4負面影響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日幼幼台播放抖音音樂的哥哥姐姐帶動跳,讓近日爆紅的抖音音樂再度被討論;對此,聯新國際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尚謙提醒家長,抖音歌曲可能會造成孩子語言與價值觀扭曲、注意力與學習習慣被破壞、情緒波動與成癮傾向、模仿不當舞蹈與行為。
李尚謙在臉書專頁「育兒上上籤。小兒感染科李尚謙醫師」發文說明,抖音上的音樂大多經過特別挑選與剪輯,專挑副歌最洗腦的幾秒反覆播放,搭配誇張舞蹈或視覺特效,加上平台演算法會不斷推薦相似內容,讓孩子在幾分鐘內就對某首歌「上癮」。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耳蟲效應」,旋律不斷在腦中重播,無法停止。
抖音音樂可能的負面影響
●語言與價值觀扭曲:許多抖音熱門歌詞內容充滿情緒勒索、戀愛迷思、甚至物化身體的語句,對於尚未具備判斷能力的孩子來說,很容易模仿而不自覺。
李尚謙以《黑桃A》為例,應該不會有家長希望孩子躺著贏,然後搭配舞蹈動作為扭臀、挑逗跟舔嘴唇吧?歌詞中暗示《黑桃A》等於最強等於贏家,容易讓孩子誤以為人生只有出眾、最美、最辣才有價值。
●注意力與學習習慣被破壞:短影片與快速節奏的音樂讓孩子難以靜下來,習慣短時間刺激後,對需要專注與耐心的學習(如閱讀、寫作)會感到無聊甚至排斥。
●情緒波動與成癮傾向:重複播放的旋律容易造成依賴,一旦停止觀看或收聽,孩子可能出現焦躁不安的情緒反應。更重要的是,若歌曲本身具有憂鬱或負面情緒,也可能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
●模仿不當舞蹈與行為:某些熱門音樂會搭配性感或不適齡的舞蹈動作,孩子模仿時可能讓旁人誤會、引發性早熟風險,甚至無意中暴露在成人化的視覺內容中。
李尚謙說,不只抖音音樂,家長平時要留意孩子所接觸到的所有影音,不應該把孩子丟給3C保母,該陪孩子一起聽歌、談內容、詢問他們喜歡的歌是什麼?歌詞在講什麼?透過討論幫助他們建立辨識力。提供正向有趣又健康的音樂,如動畫主題曲、英文兒歌、合唱團作品等。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