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戒甜食還是火燒心? 研究:「1因子」恐反應太敏感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為了避免胃食道逆流,許多人都會選擇飲食控制,減少刺激。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表示,有些人不吃炸物、甜食,為什麼還是火燒心?據國外最新研究指出,無胃酸分泌過多卻又感覺胃食道逆流者的問題不是胃,而是感覺神經的過度啟動,進一步放大所有不適感。想要改善症狀,這群患者更適合神經調節劑,或接受認知行為治療、正念訓練,從大腦重新調節對症狀的反應。
張家銘於臉書專頁「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分享,診間常聽到患者疑惑已經不喝咖啡、不吃甜點、消夜,飯後也會走一走,為什麼胃食道逆流還是沒好轉?據最新研究指出,有一群患者的胃酸不是過多、食道也未潰爛,而是神經太敏感。真正需要治療的,可能不是胃,而是大腦對食道的過度放大反應。
神經「感覺器」過度敏銳肇禍
張家銘提及,我們以為改變飲食就能終結胃食道逆流,但對某些人來說,真正問題不是吃什麼,而是「感覺什麼」。在醫學上,這叫做內臟過敏(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指的是食道對正常甚至輕微的胃酸,產生過度不適感。這類患者經常做過胃鏡沒看到潰瘍,甚至酸鹼監測也正常,但卻反覆出現胸悶、灼熱、喉嚨卡卡等症狀。
張家銘說,文獻明確指出,這些症狀背後有明確的生理機轉,包含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感覺受器的過度表現,以及中樞痛覺處理的改變。換句話說,當您感覺到胸悶、灼熱、卡卡的那一刻,這些症狀不是虛構,而是神經系統的真實訊號,只是它暫時失調了。這種過度警覺(hypervigilance)的狀態,反而讓大腦對食道產生過度注意與恐懼,進一步放大所有的不適感。
改變大腦調節症狀反應才治本
張家銘指出,傳統治療GERD的方法,以「壓制胃酸」為主,但對於內臟過敏或過度警覺的患者來說,再多的制酸劑(PPI),也無法改變大腦對酸的放大反應。這類患者若持續只吃胃藥,反而會錯過真正的治療窗口。研究指出,這群人其實更適合神經調節劑(如三環類抗憂鬱劑、SNRIs等),或接受認知行為治療(CBT)、正念訓練(mindfulness training),從大腦重新調節對症狀的反應。
張家銘提醒,如果您已經改變飲食,不再喝咖啡、不再吃高脂消夜,甚至控制體重、規律作息,卻還是反覆火燒心,這就是關鍵訊號:問題不再是胃,而是感覺神經的過度啟動。真正要治癒的不只是胃酸,而是感覺過敏化的您。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