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健康網》公務員新增「身心調適假」醫:情緒低落、易怒要注意

2025/07/01 13:23

精神科醫師指出,如果察覺自己比平常容易生氣,代表情緒勞動已達極限,最好多做自己開心的事轉換情緒,逛書店、美術館是好選擇;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精神科醫師指出,如果察覺自己比平常容易生氣,代表情緒勞動已達極限,最好多做自己開心的事轉換情緒,逛書店、美術館是好選擇;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36.3萬公務員新增「身心調適假」,草案送考試院審議中,這對建構友善職場將起示範作用。台北大心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林繼宇指出,判斷是否需要請身心調適假,必須建立在平日自我覺察基礎上,一旦自己比平常容易生氣、情緒低落、想事情多負面等狀況時,就可以透過這樣的假來調整身心。他建議,此時多做讓自己開心的事,可以順利轉換情緒。

銓敘部近日完成「公務人員請假規則修正草案」,增訂身心調適假,每年可請3日,納入現行支薪7日事假中,不須檢附證明,機關不可拒絕,也不得影響考績。草案增訂身心調適假目的,在於鼓勵公務人員重視身心健康需求,自我覺察心理不適,同時希望公務人員妥善運用,找到合適的舒緩壓力及照顧身心方式進行喘息,強化心理健康韌性。

關於這項草案,林繼宇表示,當一個人感覺自己需要身心調適,一定是因為平常有覺察自我情緒,才能發現有異狀。從工作過程中警覺自己的情緒和平常不同,例如,比平時易受刺激、容易生氣、低落、專注力不足、想事情多半負面等狀況時,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代表情緒勞動已達極限,需要讓自己喘口氣。

他接著說,易發生情緒勞動過度的人,個性上通常屬於自我要求高、完美主義,又或是常覺得再多努力一下就會更好,不過,有時外部的環境與條件,個人無法控制,就容易形成情緒的拉拒。

多做自己開心的事轉換情緒

如何讓自己可以好好喘口氣,舒展身心?「休息也是要學習的,要有意識地想到如何休息。」林繼宇說,大方向是知道做什麼可以讓自己開心,讓自己感覺到舒服最重要。這些也得靠平時的覺察,了解什麼會讓自己快樂起來。

林繼宇舉例說明,有些人喜歡做戶外活動,爬山看到綠色美景,會讓他感到放鬆;有些人則是聽音樂,心情就會變好;有些人要社交,和朋友聊聊天;有些人需要安靜獨處,找回身心平衡。換言之,大方向是從事適合自己的運動或是休閒活動,調整身心。

一般人通常生活的重複性高,每天千篇一律,林繼宇建議,這時讓自己接觸新的事物很重要,如果不想運動也不想做休閒運動時,逛書店、圖書館、美術館,或百貨公司都是不錯的選擇,探索不同的人事物,為生活注入新意。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