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7旬翁看不清誤以為白內障 真凶卻是黃斑部裂孔

2025/06/30 15:52

患者接受眼底攝影檢查,發現黃斑部出現裂孔(紅圈處)。(記者陳建志翻攝)

患者接受眼底攝影檢查,發現黃斑部出現裂孔(紅圈處)。(記者陳建志翻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70歲的洪姓老翁近1個月來總覺得左眼看不清楚,至眼科診所檢查,被診斷為白內障並建議手術治療。但他不放心前往醫院眼科探詢第2意見,檢查後才發現真正的病灶是黃斑部裂孔,趕緊安排微創黃斑部手術,經1個月休養,順利恢復視力,開心重拾正常生活。

長安醫院眼科醫師彭書昱指出,我們的眼睛就像是一台相機,白內障手術等同更換鏡頭,而黃斑部則是相機底片。底片一旦損壞,無論如何更換鏡頭,影像品質都無法改善。許多民眾常將視力模糊歸咎於白內障或老花眼,卻忽略了黃斑部病變的可能性,延誤了黃金治療時機。

患者術前視網膜光學斷層檢查,可見黃斑部中間裂開一個大洞(上圖),術後可見黃斑部中間的洞已經癒合,重現正常的中央凹陷型態(下圖)。(記者陳建志翻攝)

患者術前視網膜光學斷層檢查,可見黃斑部中間裂開一個大洞(上圖),術後可見黃斑部中間的洞已經癒合,重現正常的中央凹陷型態(下圖)。(記者陳建志翻攝)

彭書昱表示,患者檢查後發現是黃斑部裂孔,這是一種必須盡快動手術的眼疾,目前沒有藥物或治療可以替代。因此立即為他安排微創黃斑部手術,這項手術傷口極小,術後恢復快,但黃斑部本身的復原則需要較長時間。

彭書昱指出,患者術後遵照醫囑趴臥休息數週,讓黃斑部慢慢恢復,經過1個月的悉心休養,黃斑部裂孔順利癒合,視力也逐漸恢復,得以重拾正常生活。

醫師彭書昱提醒,民眾若出現視力模糊,應儘速接受眼底鏡或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檢查,正確診斷爭取最佳治療時機。(記者陳建志攝)

醫師彭書昱提醒,民眾若出現視力模糊,應儘速接受眼底鏡或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檢查,正確診斷爭取最佳治療時機。(記者陳建志攝)

彭書昱強調,黃斑部裂孔常見於60歲以上長者,高度近視、眼部外傷、黃斑囊樣水腫等也是危險因子。患者初期可能無明顯症狀,直到遮住正常眼睛才發現視力模糊、物體扭曲或閱讀困難,但因不會引起疼痛而容易被忽略。

彭書昱提醒,隨著高齡人口增加,黃斑部病變已成中老年視力退化主因之一, 臨床上不乏白內障術後視力未改善,最終確認為黃斑部病灶的案例。呼籲若出現視力模糊的狀況,應儘速接受眼底鏡或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檢查,正確診斷爭取最佳治療時機。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