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李小飛肝癌逝》如何防B、C肝炎? 注意親密接觸、穿耳洞

2025/06/29 16:35

國健署表示,B、C型肝炎主要是藉由體液或血液,經由親密接觸、輸血等途徑而傳染,要小心不安全之性行為與不必要的穿耳洞、刺青等行為。(示意圖,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國健署表示,B、C型肝炎主要是藉由體液或血液,經由親密接觸、輸血等途徑而傳染,要小心不安全之性行為與不必要的穿耳洞、刺青等行為。(示意圖,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肇因主要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民眾應該如何預防受到B、C型肝炎傳染?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指出,B、C型肝炎主要是藉由體液或血液,經由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而傳染,要注意不安全之性行為與不必要的穿耳洞、刺青,或是共用牙刷或刮鬍刀等,才能避免感染。

國健署表示,B、C型肝炎主要藉由體液或血液,經由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而傳染,一般分為垂直傳染及水平傳染2類。

垂直傳染

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前後將B、C型肝炎病毒傳染給新生兒,台灣過去約有40-50%的帶原者,經由此途徑傳染。

水平傳染

含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黏膜進入體內而感染,因此輸入未經檢驗之血液及其製劑、共用針頭或注射器、針灸、穿耳洞、紋眉、刺青、共用牙刷或刮鬍刀、不安全之性行為等,都可能感染。

C型肝炎是經含有C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黏膜進入體內而感染。其傳染途徑包括:輸血、打針、血液透析、針灸、刺青、紋眉、穿耳洞、共用牙刷或刮鬍刀、不安全之性行為等。

B型肝炎臨床症狀與預防方法

●臨床症狀

國健署表示,一般人多無症狀,少部份的人會有腹部不適、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疲倦、噁心、嘔吐、黃疸(如皮膚和眼白呈黃色)、茶色尿等情形。慢性帶原者常無症狀,或只出現容易疲累和倦怠等情形。

●預防方法

1.使用拋棄式注射針具,針灸針具或穿耳洞、刺青工具等須充分消毒滅菌,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等行為。

2.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牙刷、針頭、毛巾、指甲剪,以免刮破皮膚或黏膜而感染。

3.B型肝炎帶原者需特別注意防範傳染他人,尤其是工作上常需接觸傷口之醫療人員及牙醫。

4.避免多重性伴侶,並採取安全性行為。

5.建議曾接受性病診療者,應接受B、C型肝炎衛教及篩檢,如B型肝炎未帶原且無抗體者,應接種B型肝炎疫苗。

C型肝炎臨床症狀與預防方法

●臨床症狀

國健署表示,發病通常不明顯,急性感染後,約20-30%患者有臨床症狀,可能出現發燒、疲倦、厭食、隱約腹部不適、噁心、嘔吐或黃疸等相關症狀等。疾病嚴重度可從不明顯的症狀到會致命的猛爆性肝炎。

●預防方法

目前C型肝炎無疫苗可預防,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以避免感染:

1.使用拋棄式注射針具及針灸針具,穿耳洞、刺青工具等需充分消毒滅菌,並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等行為。

2.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牙刷、針具、刮痧板、指甲剪,以免刮破皮膚或黏膜而感染。

3.不從事無保護的性行為,正確且全程使用保險套。

4.醫療工作人員執行病患之醫療處置,如有血液暴露風險,應採取預防措施,避免相互傳染。

有感染C型肝炎風險的人,建議接受B、C型肝炎衛教及篩檢,如為HIV感染者及洗腎患者,建議依「愛滋病檢驗與治療指引」及「醫療機構血液透析感染管制措施指引」,每年定期監測anti-HCV血清學變化,以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並保護自己的健康及避免傳染他人。

相關新聞請見

鹿鼎記》韋小寶永別! 李小飛癌逝享壽76歲

李小飛肝癌逝》遠離肝病 定期追蹤、發現、治療3招護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