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抗生素不用住院!解急診壅塞、年省3億元 健保新制最快8月上路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健保署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共擬會)昨天通過最新決議,將推動「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方案(OPAT)」,未來像肺炎、尿路感染這類必須打點滴抗生素的患者,不用再為了一支針躺在病床上,健保署長石崇良今(27日)說明,預計一年約2萬人受惠,不僅提升病房周轉率、緩解急診壅塞與住院候床的壓力,每年還可望為健保省下約3億元,預計8月上路。
石崇良指出,很多病人過去單純只是為了打抗生素住院,透過OPAT,讓病房能空出來給真正需要的重症病人,急診等床的問題也可以改善。OPAT適用對象包括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骨髓炎、心內膜炎和術後感染等,這些無法用口服藥、必須施打針劑抗生素的患者,都能改到門診完成治療。
給付設計上,石崇良說,將按日給予門診抗生素治療費用,一個療程5天,除了藥費、檢驗費、診察費外,用包裹式按日給付,每天注射一次處置費給付1031點、一天二次給付1234點,加上個案管理費500點。
根據健保署估算,全台每年因感染症住院的人數大約20萬人,如有一成轉到門診治療,就有2萬人受惠。石崇良說,不只可以減輕醫院的住院壓力,也能降低候床的狀況,對病人來說更方便,不用被綁在醫院,白天可以來打抗生素,打完回家,甚至可以繼續上班。
至於對健保的影響,石崇良表示,若以2萬人計算,5天的門診處置費約增加1億點,但相比同樣人數住院,支出動輒3億到5億點,改到門診反而能幫健保省下約3億元。他也提到,目前雖然有少數醫院提供門診打抗生素,但「只有藥費能申報,沒有處置費。」這次把處置費和個案管理費納進來,就是希望提供誘因,提升醫院參與意願,同時也能強化對病人病況的追蹤管理。
推動過程難免遇到現實問題,例如有些病人可能會擔心,住院有商業保險理賠,改成門診會不會賠不到?石崇良表示,OPAT病人自付額會比住院更低,對醫院來說則能提高病床運用效率,病人也能就近在診所或醫院完成治療,至於可能因不符理賠影響參與意願,未來也會跟保險公司、金管會持續討論,讓保單可以跟上。
同時,為強化癌症用藥供應韌性,共擬會也通過針對癌症化療學名藥推出處方獎勵,石崇良說,醫師每開立一次可獲150點,且藥費節省的結餘可全數保留在醫院,提高運用彈性,包括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等涉及15種成分藥品,目標將學名藥使用率從43%提升至70%。
「遠距會診」也同步擴大,過去僅限五官科,未來只要當地該科醫師少於3人,即可申請,涵蓋全台85個偏鄉、山地與離島,約180萬人受惠,健保也同步調升檢查費至372點,訪視費跟著上調,進一步強化基層醫療,提升偏鄉就醫便利,降低轉診需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