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癌藥基金明年拚百億規模 健保署:財源是最大變數

2025/06/27 14:21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今天舉辦「共創癌症新藥基金永續願景論壇」。(記者邱芷柔攝)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今天舉辦「共創癌症新藥基金永續願景論壇」。(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為加速癌症新藥納入健保,政府今(2025)年啟動「癌症新藥基金」,首年編列50億元公務預算,明年目標擴充至百億元規模。不過健保署長石崇良今(27日)坦言,百億規模「明年應該還可以」,但未來是否能持續擴充到百億以上,仍取決於健保基金的吸納能力。

石崇良出席「共創癌症新藥基金永續願景論壇」,他指出,癌藥基金今年2月公告「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作業原則」,專款專用,並利用大數據與實證決策,縮短新藥納入健保的等待期。他進一步說明,基金設計為2至3年,先行支付藥費,觀察成本效益與療效,評估後再決定是否納入健保,這樣的機制可降低健保財務風險,避免過去用量預估失準導致爆量的情形。

今年癌藥基金編列50億元公務預算,目前已支付5款藥物,支出約30億元,明年預估擴充至100億元規模,但仍取決於健保基金的吸納能力。石崇良說,目前基金財源僅來自政府公務預算,尚未有獨立法源,無法設立專法或對外募款,以目前評估,明年擴充到100億元「應該還可以」,但若明年保費未調整,健保的安全準備金會在法定一個月門檻邊緣,如果沒有額外財源支撐,將成為癌藥基金規模變數。

石崇良也強調,癌藥基金不只是為了解決新藥納入問題,更重要的是建立真實世界數據,他舉例,過去有一款胃癌免疫藥,收集臨床使用數據發現療效不佳,最終退出健保,這個結論也被美國FDA採納。

石崇良坦言,在有限資源下,如何取捨癌別與藥物非常困難,仰賴專家會議反覆討論,專家會議也會擴大納入病友團體意見,提升決策透明度與共識。針對外界關心是否透過專法讓癌藥基金常態化,石崇良說,法源設計本身不難,難的是財源,設立新基金必須有新增財源,不能挪用既有預算,若能先解決財源問題,立法反而相對容易,也能讓癌藥基金制度更穩健長久。

石崇良提到,基金納入優先考量三原則:一是針對發生率與死亡率最高的癌別,二是補齊國際高度實證治療缺口,三是強化尚無有效藥物的治療線。以乳癌為例,雖有8成患者早期確診,但死亡率仍未顯著下降,顯示新藥與精準醫療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今年早期乳癌給付從3項擴增至5項,晚期乳癌與大腸直腸癌治療也持續擴充,乳癌仍有2項新藥待協商,預計很快就會有結果。

石崇良強調,癌藥基金「不是撒錢,而是用在刀口上」,希望醫療端善用資源,民眾也積極參與篩檢與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