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小孩水喝太少常便秘? 醫授6招養成習慣

2025/06/25 20:31

陳如瑩提到,讓孩子愛上喝水的方法,包含讓孩子選喜歡的水壺、在水中加入無糖果乾、以身作則、少喝無糖飲料、給予正向回饋、視覺化追蹤喝水;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陳如瑩提到,讓孩子愛上喝水的方法,包含讓孩子選喜歡的水壺、在水中加入無糖果乾、以身作則、少喝無糖飲料、給予正向回饋、視覺化追蹤喝水;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家長可能沒發現,孩子看似健康,卻常常面臨「喝水不足」的問題。愛群兒童成長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如瑩表示,臨床觀察顯示,很少孩子因為不喝水來就診;但在病史詢問時,常發現孩子喝水量偏低,最常見的就是便秘,與喝水量相關度最高。她也分享6個讓孩子愛上喝水的方法,其中包含讓孩子選喜歡的水壺、在水中加入無糖果乾、以身作則、少喝無糖飲料、給予正向回饋、視覺化追蹤喝水。

陳如瑩在臉書專頁「陳如瑩醫師 - 小兒腸胃 / 親子減重 / 瘦小偏挑食」發文指出,有些瘦小、挑食的孩子常因習慣性喝含糖飲料,導致血糖飆升、大腦傳遞飽足訊號,反而讓正餐吃不下;也有些過重的孩子則是攝取過多高油高糖食物,又不愛喝水,體重持續上升。這些飲水與飲食習慣,都可能影響身體健康。

陳如瑩表示,過重的孩子攝取過多高油高糖食物,又不愛喝水,體重持續上升。這些飲水與飲食習慣,都可能影響身體健康;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陳如瑩表示,過重的孩子攝取過多高油高糖食物,又不愛喝水,體重持續上升。這些飲水與飲食習慣,都可能影響身體健康;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陳如瑩分享6個水對身體的助益:

1.促進腸胃蠕動:軟化糞便,減少便秘,排便更順暢。

2.提升消化吸收功能:運送胃酸與消化酵素,分解食物、吸收營養。

3.維護腸道黏膜完整性:缺水削弱腸道屏障,增加通透性,易引發慢性發炎。

4.平衡腸道菌相:促進有益菌生長,抑制壞菌,幫助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

5.增強免疫力:腸道健康與免疫系統息息相關,喝足水有助提升整體防禦力。

6.幫助代謝與排毒:促進排尿排汗,帶走毒素與廢物。

陳如瑩建議,孩子每天的水攝取量可遵循「100-50-20 」法則:

●10 kg 以下:體重 × 100 ml。​

●11–20 kg :1000 ml +(超出10kg部分 × 50 ml)。

●20 kg 以上 : 1500 ml +(超出20kg部分 × 20 ml)。

或參考衛福部建議的年齡每日建議水分:

●1–3 歲:1000–1300 ml。

●4–6 歲:1300–1500 ml。

●7–12 歲:​≥1500 ml。

陳如瑩說明,不同狀態的孩子,所需要的水分需求也不同,應根據氣候與活動量調整,確保兒童隨時補充足夠水分,防止脫水;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陳如瑩說明,不同狀態的孩子,所需要的水分需求也不同,應根據氣候與活動量調整,確保兒童隨時補充足夠水分,防止脫水;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陳如瑩提醒,這是「全天總水量」,含白開水、清湯、無糖飲品,不含食物中的水分。若光靠喝水能達到 60–70%,就很棒了!而不同的體型,不同狀態的孩子,所需要的水分需求也不同,應根據氣候與活動量調整,確保兒童隨時補充足夠水分,防止脫水。

舉例來說,一個運動量很大的孩子,或者是正在腹瀉的孩子,都可能會需要額外的水分攝取;觀察小小孩,可以依照換尿布的次數和尿液的顏色,去判斷孩子目前水分攝取的情形,不過這也只是估算,真正的狀況還是要個別化的評估。

陳如瑩分享6個解決孩子不愛喝水的辦法:

1.給孩子選擇喜歡的水壺或杯子,讓他有參與感。

2.在水中加入水果、無糖果乾或麥茶,讓水更有味道(不是果汁喔!)。

3.以身作則:家長要一起喝水,別只叮嚀孩子。

4.減少甜味依賴:避免含糖飲料改變味覺習慣。

5.給予正向回饋:每喝完一壺就貼一個貼紙,收集印章換小禮物。

6.視覺化追蹤喝水量,像是完成打卡板,讓孩子有成就感。

​陳如瑩提醒,喝水是最簡單,卻最容易被忽略的健康習慣,讓我們陪孩子一起喝水,為健康打下好基礎。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