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吃太飽、變胖=胃凸? 學者揭6原因 「它」最常見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是否經常覺得胃悶、脹氣,甚至有胃凸困擾?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許多有胃凸的人,經常誤以為是變胖、吃太飽導致,然而,他們體重未必過重,而是因為姿勢不良、消化不良、胃下垂、橫膈膜鬆弛或膨出、進食習慣差、脂肪型胃凸等6原因所致。其中,姿勢不良是最常見的原因。
洪泰雄表示,胃凸,簡單來說就是上腹部看起來鼓鼓的、有凸出感,多半發生在肚臍以上、胸骨下方的位置。常被誤認為「吃太飽」、「脂肪堆積」、「氣脹」或「變胖」。
他分享,胃凸並不是一個正式醫學診斷名稱,而是一種外觀上或感覺上的現象,它的出現,背後可能牽涉到多種生理或生活習慣問題:
細嚼慢嚥、注意姿勢 避免胃凸
●姿勢不良:該原因最為常見。駝背、骨盆前傾,導致腹壓集中在上腹,腹部肌肉無力,無法支撐內臟。長時間坐著、不正確用餐姿勢都會造成胃部向前凸出。
改善建議:加強核心肌群訓練,改善坐姿與站姿,練習打開胸腔,收腹不駝背。
●胃脹氣或消化不良:飲食過快、狼吞虎嚥,吞入過多空氣,吃大量易產氣食物(如豆類、甜食、碳酸飲料、精製澱粉),消化酵素分泌不足,使食物停留太久,胃排空變慢。
改善建議:飯後走動10分鐘,促進胃排空;細嚼慢嚥、咀嚼20-30下再吞嚥,並減少加工與碳酸飲料。
●胃下垂(Gastroptosis):胃的位置過低,導致食物容易積聚在下胃部,讓上腹更明顯隆起。好發於過瘦女性、腹部肌肉鬆弛的人。
改善建議:增加體重與肌肉量、避免久坐不動。
●橫膈膜鬆弛或膨出:年齡增長、長期壓力或便秘使橫膈膜功能下降,導致胃部因無支撐而向外擴張,造成胃凸。
●進食習慣不良:喜歡吃到撐、暴飲暴食、飯後馬上躺下、趴睡,都容易讓胃內容物向外擠壓,讓胃部看起來更凸。
改善建議:採用「7分飽原則」、避免飯後躺下。
●脂肪型胃凸(假性肥胖):體脂率偏高但肌肉不足,造成脂肪堆積在上腹部表層,造成視覺胃凸,而這種情況的腹部按起來是軟的。
改善建議:飲食控制、有氧與重量訓練並行,達到減脂增肌效果。
洪泰雄表示,胃,不只是「裝食物的袋子」,其狀態反映我們的飲食節奏、壓力程度、核心力量與生活習慣;而胃凸不單只有「胖」的問題,還反映著內在運作與生活習慣的訊號。想讓胃平坦、消化順暢、精神飽滿,就要從每1口咀嚼與每1次姿勢開始改變。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