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健康網》口腔出事免疫破口 醫揭2警訊要小心

2025/06/26 10:15

醫師張家銘指出,多喝水能避免長時間口乾,可以養好免疫力,更優於吃保健品;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張家銘指出,多喝水能避免長時間口乾,可以養好免疫力,更優於吃保健品;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口腔是防守身體健康的第一線,醫師指出,如果常感覺口乾,或是牙齦流血,這2件事不容輕忽,是身體發出的免疫破口警訊。守住健康的第1道防線,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建議,藉助多喝水等5項做法,增加自身的免疫力。

你有口乾的經驗嗎?有時壓力大、講話多,或是熬夜,都可能造成口乾。提醒,口乾不是小事,是免疫的警訊,唾液不只有水和黏液,還有數10種免疫細胞、抗菌蛋白,會攔截細菌跑進血液,值得注意。

張家銘於臉書專頁「基因醫師張家銘」上指出,說話、吃飯、睡覺都會分泌唾液,唾液裡不只有水和黏液,還有數10種免疫細胞、抗菌蛋白,還有1個關鍵角色叫做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gA, SIgA),它是每天撐住免疫的第1線。「如果把身體想成城市,口腔是最容易被外敵入侵的邊境,SIgA是邊防的守衛。」專門攔截細菌、病毒、毒素,不讓它們黏在黏膜上、跑進血液。

張家銘說明,出現口乾的時候,唾液分泌變少,這些守衛部隊的數量也跟著減少。這時候,細菌更容易攻擊牙齦,甚至偷偷透過口腔跑進血液,引發慢性發炎。研究指出,乾燥症患者、癌症治療後的病人,唾液防禦力降低,罹患口腔黏膜炎、感染風險也提高。因此,帶著一瓶水、多喝水,能避免長時間口乾,這樣養免疫力,更優於吃保健品。

「牙齦流血」不是小事。很多人看牙醫時會說:「刷牙有點流血啦,應該沒事吧?」但根據研究,牙齦與牙齒間流出來的牙齦溝液其實就像是「炎症溫度計」。當這裡有發炎,牙齦溝液裡的細胞激素(像IL-1β、TNF-α)、膠原酶(MMP-8)、甚至C反應蛋白(CRP)都會飆高。這些物質在還沒感覺到劇烈症狀前,就默默呈現身體已經在發炎。

醫師張家銘提醒家家長,照顧好孩子的口腔菌叢,就是在建構他們未來的免疫力;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張家銘提醒家家長,照顧好孩子的口腔菌叢,就是在建構他們未來的免疫力;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為了從小在「免疫系統的設定」上打好基礎,張家銘提醒家長,照顧好孩子的口腔菌叢,就是在建構他們未來的免疫力。如果從小失衡,比方說蛀牙菌太多、吃太多甜食、刷牙習慣不好,會影響B細胞、T細胞的學習與分化,長大後不但容易過敏、氣喘,甚至還可能出現自體免疫疾病。

張家銘建議,從日常生活的5項做法,保護唾液,滋養免疫力:

●每天喝足水,讓唾液自由流動

●好好刷牙,讓免疫系統不用加班

●注意幼兒或兒童的蛀牙問題

●牙齦流血不是小事,發現口腔異狀,不忍、不拖、不輕忽

●相信自己的身體,要學會聆聽它發出的訊號

張家銘補充,免疫不只在血液,還藏在每天吞下去的唾液裡,不論是乳鐵蛋白(lactoferrin)、黏液素(mucins)、溶菌酶(lysozyme)、防禦素(defensins),還是組織蛋白(histatins),它們都在唾液裡,天天抵抗風險、修復傷口、平衡發炎,維護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