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Z世代掀「無聲散步」風潮 心理師:獨處減焦慮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在崇尚效率多工今日,「無聲散步(Silent Walk)」療癒概念在TikTok大受歡迎,放下耳機、手機,不要有人陪,回歸單純簡單地散步,逐漸地席捲歐美社群,成了新療癒風潮,還引發越來越多Z世代分享給好友。
一般人的日常可能在上下班、接送小孩、快淹沒的家事中度過,不時拿著手機講電話、手還在不停地敲鍵盤,忙得不可開交,這正是崇尚「多螢」效率多工時代下的產物,令人經常壓力大到想大吼。為什麼「無聲散步」會成為焦慮時代的療癒新日常?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所長及諮商心理師、作家朴世光在臉書專頁「朴世光心理師」發文指出,這個風潮起源於美國創作者Mady Maio分享自己每天無聲散步30分鐘的經驗。沒聽音樂、不講電話、零結伴聊天,卻意外帶來清晰又專注的狀態。短短2分鐘後,他進入被心理學家稱為「心流(flow)」的專注節奏,大腦像重新開機,腦霧減輕、情緒穩定,甚至還激發了新點子。
然而,Mady Maio的舉動,不就是一般的散步嗎?朴世光說,確實,但在數位資訊爆炸的時代,全然專注於散步當下成為罕見而難得的行動。臨床心理學家Juanita Guerra 在接受《Today》訪問時認為,無聲散步能讓人從日常的喧囂與多工中抽離,回到最核心的自我覺察。
事實上,心理學研究也證實,「單純與自己的想法共處」對心理健康極為重要。只是這件看似簡單的事,卻比我們想像的還難做到。
一般人可以怎麼開始無聲散步呢?朴世光建議,不需要特別準備、也不用逼自己有什麼感覺,就只是一段走路的時間,不妨從以下4項簡單做法著手:
●放下耳機、手機、智慧手錶,不結伴、不帶狗
●走在你熟悉或寧靜的環境(若能接觸大自然更好)
●專注當下每一步,感受呼吸與身體的動作
●不做評價,單純觀察你的想法來來去去
朴世光還引述2014年刊登於《Science》期刊的研究說,研究發現多數人寧可接受輕微電擊,也不願獨處靜坐與自己的思緒待上6到15分鐘。透過無聲散步,人們可以溫柔地重新學會這種與自己共處的能力。
在不受干擾的散步中,身體與大腦會進入「有意識的休息」,讓神經系統回到副交感狀態,有助於降低壓力荷爾蒙、穩定血壓與血糖,並提升免疫力。研究也指出,只需10分鐘的正念式散步,就能改善焦慮與壓力指標,並提高幸福感與認知表現。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