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發泡錠不能直接吞! 食藥署揭「3原因」當心脹氣

2025/06/19 19:37

食藥署提醒,直接吞發泡錠可能會刺激口腔與食道黏膜,甚至導致脹氣;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食藥署提醒,直接吞發泡錠可能會刺激口腔與食道黏膜,甚至導致脹氣;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人在快感冒的時候,會放1顆發泡錠在水中,聽著它「噗滋噗滋」的聲音十分療癒。不過,食藥署也在臉書專頁「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提醒,發泡錠不是糖果,無法直接吞服;若直接吞,不僅口感差,還會刺激口腔與食道黏膜,甚至導致脹氣。

發泡錠冒泡泡秘密大公開

食藥署表示,市面上有許多藥品經常做成發泡錠的樣子,像是維生素C、化痰藥等,它會冒泡,是「酸鹼中和反應」造成的,酸的成分如檸檬酸、鹼的成分如碳酸氫鈉,2者在水中相遇,就會發生酸鹼中和,並產生二氧化碳,於是,我們就會看見氣泡一顆顆冒出來。若直接吃,小心造成以下問題:

●刺激口腔與食道黏膜:粉末未溶解的酸鹼反應產生熱,會刺激喉嚨。

●味道不好入口:沒溶解直接吃通常會很鹹或很酸,口感很差。

●產氣過多會脹氣:在胃裡遇水發泡,可能造成腸胃道不適,甚至受傷。

食藥署指出,發泡錠一定要用冷水或常溫水溶解,因為熱水可能會破壞藥品結構;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食藥署指出,發泡錠一定要用冷水或常溫水溶解,因為熱水可能會破壞藥品結構;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發泡錠3優點

●幫助不易吞嚥者:尤其適合小孩、長輩或吞藥困難者。

●吸收快:泡水溶解後喝下去,比起傳統錠劑吸收更快。

●乘載劑量大:發泡錠能做的更大,攜帶更多有效成分。

另外,食藥署提醒,使用發泡錠還有幾個重點,像是一定要用冷水或常溫水溶解,因為熱水可能破壞藥品結構;需待充足水量將其完全溶解後再喝,以免刺激口腔與食道黏膜;發泡錠怕濕,受潮會影響品質,拆封後要盡快使用完畢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