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全球3成人遇過「鬼壓床」 美學者教4步驟破除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半夢半醒間,突感到身體動彈不得,想要呼救,卻又發不出聲音,似乎被「鬼壓床」了,讓人十分害怕!美國學者指出,這種情形在醫學上稱為睡眠癱瘓症(sleep paralysis),發生時先閉上眼睛,告訴自己這很常見,只是大腦在捉弄自己,並專注於正面的想法,放鬆肌肉,不要動,以便有效緩解。
《CNN》報導,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人類睡眠科學中心主任馬修·沃克(Matthew P. Walker)表示,睡眠癱瘓症常發生在快速動眼期(REM)睡眠,此時較多夢境,且更加生動逼真,心率和呼吸也更快,對於記憶力、注意力、情緒調節和免疫功能至關重要。當發生睡眠癱瘓症時,大腦是清醒且戒備,但身體仍處於睡眠狀態、無法動彈。
據克里夫蘭診所(The Cleveland Clinic)估計,全球約有30%的人一生中至少經歷1次睡眠癱瘓,發作時通常只持續幾分鐘,但最長可達20分鐘。
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研究員、專門研究睡眠癱瘓症領域的巴蘭德·賈拉勒(Baland Jalal)指出,約40%的睡眠癱瘓症患者會出現視覺、聽覺或觸覺幻覺,如胸部感到壓力或靈魂出竅;其中約90%的人會對幻覺感到恐懼,可能包括鬼魂、類似貓或外星人的生物,有些可能很無害,有的則可能試圖騷擾。
睡眠癱瘓成因多 壓力、睡眠不足恐引起
為何會產生幻覺?賈拉勒表示,睡眠癱瘓症並非單純是夢境畫面闖進清醒意識,而是在意識清醒卻又麻木、混亂時,大腦發生行動訊號試圖逃離,卻無法動彈時,進而觸發恐懼與幻覺。沃克說,此時負責推理和邏輯的前額葉皮質活動減少,也會導致幻覺變得極其逼真和情緒化,並被過度活躍的杏仁核(大腦的情緒警報中心)放大。
專家表示,睡眠癱瘓具體成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壓力和相關疾病,如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躁鬱症與恐慌症等有關;或是可能是睡眠不足、時差、睡眠時間不規律、嗜睡症等睡眠障礙或遺傳因素引起。另外,克里夫蘭診所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使用某些藥物,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A)藥物,也可能提高罹患風險。
睡眠充足、紓壓或吃藥 助疾病緩解
沃克表示,睡眠癱瘓症可透過多種練習或治療得到顯著緩解,首先須先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建議每晚7-9小時的充足睡眠;再者,也需做好壓力管理,如正念、放鬆練習等;嚴重者,需使用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三環抗憂鬱劑等藥物,維持睡眠階段間的平穩過渡,甚至減少REM階段。
賈拉勒自創4步驟冥想放鬆法,也曾透過小型試驗嘗試,試著緩解發病情形:
1.從認知上重新評估這次攻擊的意義:閉上眼睛,提醒自己你的經驗很常見,不會因此喪命。
2.從情感上與它保持距離:告訴自己,大腦只是在捉弄你,沒必要因為負面預期而感到害怕,也不必冒險讓情況變得更糟。
3.專注於正面的事情:不論是透過祈禱、想像摯愛的臉孔等方式,讓思緒變得較愉悅。
4.放鬆肌肉,不要動:不要嘗試活動身體,以免向肌肉發送訊號,甚至可能引發幻覺。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