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減重方法錯誤恐憂鬱上身 營養師:壓力易引發情緒性進食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提到減重,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少吃」、「多動」,但Cofit 總營養師張宜婷提醒,不可輕忽「壓力」對體重的深層影響。壓力不僅會引發情緒性進食,也會削弱行動力與自控力,讓減重進展停滯甚至反彈;不僅如此,如果減重方法錯誤,也恐怕會導致憂鬱症的發生。
節食、減肥藥、催吐 極端減重恐增憂鬱風險
張宜婷指出,根據最新發表於《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期刊的研究指出,若在減重過程中採用節食、減肥藥或催吐等極端方式,憂鬱相關症狀會顯著增加。使用3種以上不健康減重方式者,出現憂鬱相關症狀的風險更將增加2.72倍。減重影響的從來不只是體重數字,更涉及心理健康與生活品質。
36歲女吃完蛋糕會落淚 身心失衡讓減重成效停滯
張宜婷分享,有1名36歲女性上班族從學生時期開始就常因為身形被開玩笑,導致自信心低落。為了瘦身,她曾嘗試瘦瘦筆、生酮飲食等方式,但始終無法持久,尤其在工作壓力大的時候,食慾變得特別難以控制,甚至曾在飲食控制期間「吃完蛋糕落淚大哭」。
反覆減重又復胖讓這名OL身心俱疲,直到近期,為了出席好友婚禮當伴娘,決心尋求專業協助。在營養師引導下,她透過211 餐盤法、逐步戒糖、學習進食順序與社群支持等,2個月內成功減重6公斤。現在仍持續參與體重控制課程,希望在婚禮當天,能以輕盈、自在的狀態,陪伴好友完成人生的重要時刻。
壓力會使代謝變慢 脂肪更易囤積
張宜婷強調,許多人在減重時只專注飲食和運動安排,卻忽略壓力對體重的深層影響。長期緊繃、睡眠不足、情緒波動都會促使皮質醇上升,間接導致新陳代謝變慢,脂肪更容易囤積,影響整體減重成果。
此外,壓力也容易引發情緒性進食,讓人傾向攝取高糖、高熱量的食物來紓壓。這不僅影響情緒穩定,也削弱行動力與自控力,讓減重進展停滯甚至反彈。
穩定情緒、均衡營養 減重成功的關鍵
張宜婷指出,根據「 Cofit 我的專屬營養師」內部統計,學員最常嘗試的減重方式為「多運動」、「不吃澱粉」與「嚴格計算熱量」。這些方法雖短期內可能奏效,但若缺乏整體規劃與情緒調適,往往難以持續。
以運動為例,60公斤成年人慢跑一小時約可消耗 492 大卡,卻可能不敵一份便當的熱量;過度限制飲食也容易造成壓力與罪惡感,使人陷入「吃了就後悔」的心理折磨。當人體長期處於壓力狀態,會分泌大量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導致肌肉流失、脂肪堆積,進而影響能量代謝與燃脂效率。
張宜婷強調,穩定情緒與均衡營養,才是更有效且可持續的減重關鍵。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