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疲勞、情緒低落?中醫揭病根:不良生活習慣
相關新聞請見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相信不少上班族感到自己總是難以擺脫倦怠感,甚至時常感覺睡不飽。對此上璽中醫中醫師余雅雯認為,若容易疲勞,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生活方式。例如她經常遇到有患者拿許多保健食品,問她「我該吃哪種?」她的回答通常是「睡好覺!」
容易疲勞不等於「肝不好」 很可能因生活方式
余雅雯在臉書「上璽中醫 余雅雯 中醫師」說明,現代人經常覺得「怎麼睡都睡不飽」,即使身體檢查一切正常,仍舊提不起精神、情緒低落,甚至動不動就敏感、易怒。白天工作忙碌,晚上卻又失眠翻來覆去。感冒容易傳染、過敏反覆發作,即使沒有明顯疾病,卻始終感到虛弱、失衡。這就是許多人所說的「慢性疲勞」,一種「說不上病卻不健康」的身心狀態。
余雅雯表示,很多人因此大量購買保健食品,希望能藉此補氣補血、提升免疫力。但事實上,如果連「好好睡一覺」都辦不到,再多補品也是徒勞。很多病患會把桌上鋪滿保健食品問我:「我該吃哪個?」,這時余雅雯通常回:「先把覺睡好!」
中醫觀點認為:「疲勞的根源,其實不在單一器官,真正的病根往往來自於不良的生活型態。」現代人之所以容易出現慢性疲勞,主要並非肝功能受損,而是五臟六腑因「生活使用不當」而逐漸虧虛失衡。這些潛在的元兇,在中醫古籍中早已有所提醒:
●久視傷肝血:長時間看手機、電腦讓肝血日漸耗損,造成眼睛乾澀疲勞、情緒波動、睡眠不安。肝主疏泄與藏血,一旦勞傷,便無法養目寧神。
●久坐傷脾肉:辦公桌前久坐不動,會損傷脾胃的運化功能,脾虛導致氣血生化不足,讓人容易倦怠、四肢無力。
●久臥傷氣機:長期賴在沙發、床上,造成氣機阻滯、血行不暢,反而越躺越累、越休息越乏力。
●情緒壓力過大,勞心傷神:與古代人因勞力過度導致虛勞不同,現代人多是「勞心」。壓力大、思慮過度、情緒不穩,會消耗心血、耗損肝氣,導致全身失調、難以恢復元氣。
這些「生活方式錯誤」的累積,就像一點一滴地透支身體能量,使人陷入長期的虛勞狀態。簡單來說,古人是體力透支,今人是精神過勞,五臟六腑的元氣因此逐漸枯竭。
真正的保養 是從生活方式開始
余雅雯表示,若睡眠、情緒、氣血不通,吃再多也不會有效。與其吃補,不如從根本調整生活,讓五臟六腑恢復運作的節奏,人體自然會自行修復。
日常可以試著學一些簡單的藥膳湯品,像是黃耆、黨參、四神湯,幫助補氣健脾、調和氣血。搭配有規律的作息、適度的運動、情緒的釋放,讓身心恢復流動與節奏。不藥而癒,並不是奇蹟,而是身體在被善待後自然的回應。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