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吐司、培根列黑名單 美研究指控「發炎食物」助大腸癌
紀麗君/核稿編輯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一項研究指出,常吃特定麵包,竟與大腸癌致命風險有關!最新試驗顯示,經常食用白吐司、加工肉品及含糖飲料,恐使大腸癌致死風險增加超過三分之一。相對地,多攝取地瓜、胡蘿蔔等深黃色蔬菜及咖啡,則可能提供保護效果。
《每日郵報》報導,這項於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發表的研究指出,高「發炎性飲食」可能是過去被「忽略」的大腸癌元凶之一。這類食物包括培根、火腿、香腸等加工肉品,含糖飲料,以及白麵包、白麵條等精緻碳水化合物,甚至內臟類食物。
令人意外的是,根據評估食物「發炎潛力」的全球工具「實證飲食發炎指數」(EDIP),披薩竟被歸類為「抗發炎食物」,主要因為其含有經烹煮的番茄,富含強效抗氧化物茄紅素。其他抗發炎食物還包括地瓜、胡蘿蔔等深黃色蔬菜,以及咖啡和紅酒。
該研究追蹤了1625名大腸癌已擴散至鄰近淋巴結但未遠端轉移的患者。所有參與者都完成了關於18類食物(9類促發炎、9類抗發炎)攝取頻率的問卷。在為期三年的追蹤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飲食發炎程度最高的前20%患者,其因大腸癌死亡的風險,比較低攝取發炎食物的族群高出36%。
不僅如此,飲食最不健康的這群人,其整體死亡風險也比飲食最健康的族群高出87%。若將運動因素納入考量,採取最低發炎飲食並維持最高運動量者,其死亡風險可降低63個百分點。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主席兼頂尖癌症專家葛洛(Julie Gralow)表示,這些發現顯示「我們基本上需要開立健康飲食和運動的處方,兩者結合具有協同效應。」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主任艾略特博士(Dr. Catherine Elliott)對此表示,這項研究為發炎在癌症進程中的角色增添了重要證據,但她也強調,民眾的「整體飲食習慣」遠比任何單一食物對預防癌症更為關鍵,建議應攝取大量蔬果、全穀類及健康蛋白質,並減少加工肉品及高脂、高糖、高鹽食物的攝取。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