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梅雨季讓聲音變模糊? 聽損者「這樣做」安心聽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梅雨季不只濕氣重,對於有聽力困擾、配戴助聽器的人來說,還可能造成聲音模糊、耳悶感或設備功能異常。聽力師提供聽損者4建議,分別為「輔具日常保養不能少」、「留意聽覺變化,及早檢查處理」、「若長期不適,別忽略輔具狀況」,以及「善用輔具功能與聆聽策略」。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力師張晏銘指出,每年梅雨季,天氣濕悶、氣壓變化大,部分聽損者或配戴助聽器的人會發現「聲音變模糊了」、「耳朵悶悶的」、「助聽器聽起來怪怪的」。這些可能不是心理作用,而是天氣變化對聆聽造成的實質影響。
雨天對聆聽2大影響
●環境噪音增加
張晏銘表示,雨聲或風聲會加大背景噪音,掩蓋原本就不容易辨識的語音,讓有聽力困難的人更難進行有效溝通。
●濕氣導致助聽器效能下降
助聽器或電子耳等個人輔具,比平常更容易因為濕氣進入導致受潮故障,影響使用者的日常聆聽清晰度。
聽力師授4招 守住聽力健康
●輔具日常保養不能少
每天睡前記得關閉助聽器電源,打開電池蓋,放入乾燥盒或插電式除濕盒中,降低空氣濕度對輔具造成的影響。
●留意聽覺變化,及早檢查處理
由於氣溫變化較大,容易有感冒狀況,若感冒後出現耳悶、聲音模糊或對話聽不清楚等情況時,有機會是感冒引起的鼻咽腫脹、中耳積水,甚至中耳炎等問題,此時建議就近至耳鼻喉科診所檢查,確認身體健康狀況。尤其換季時中耳健康問題是嬰幼童常見的疾病,更不可不防。
●若長期不適,別忽略輔具狀況
若身體健康良好,但仍長時間感到聆聽不清楚,也可能是助聽器或電子耳等輔具出現異常,建議盡早回廠商保養檢查,以確認輔具功能,避免輔具因氣候等因素處於功能異常的狀況,進而讓使用者日常溝通受到影響,產生聆聽負擔。
●善用輔具功能與聆聽策略
張晏銘提醒,許多助聽器具有方向性麥克風、程式切換或風聲抑制等進階功能,可與專業人員討論後,開啟不同功能來因應不同噪音環境做使用。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透過一些溝通技巧,像是面對說話者、避開開放性吵雜空間,來提升語音辨識能力,讓聆聽與溝通變得更順暢。
聽力保健不只是醫療 更是生活的一環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指出,根據該會長年陪伴的聽損兒童與家庭的經驗,慢性中耳炎、突發性聽損、長時間耳機使用、生活壓力或娛樂性噪音等看似不起眼的情境與狀況,都可能悄悄侵蝕我們的聽力健康,產生潛在的負向影響。
照顧聽力應從日常做起,只要學會保養輔具、主動追蹤變化、調整生活策略,每個人都可以更安心地「聽清楚」。
如果想要獲得更多聽力保健知識與輔具保養指引,可到雅文基金會─實用資訊查詢。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