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從果蠅大腦揭帕金森氏症關鍵 陽明交大團隊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2025/06/03 14:19

陽明交大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何淑君(中)率領研究團隊,透過研究果蠅與小鼠大腦,取得失智症研究領域重大突破。(陽明交大提供)

陽明交大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何淑君(中)率領研究團隊,透過研究果蠅與小鼠大腦,取得失智症研究領域重大突破。(陽明交大提供)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從果蠅大腦發現帕金森氏症關鍵!陽明交大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何淑君所率領研究團隊,透過研究果蠅與小鼠大腦,揭示了一條由GAK/aux基因主導的溶酶體清除路徑,能有效移除引發巴金森氏症的毒蛋白α-突觸核蛋白,避免多巴胺神經元死亡,取得失智症研究領域重大突破,近日獲國際期刊《自噬》(Autophagy)刊登。

研究發現,果蠅中的aux基因與小鼠中的GAK為同源基因,主要存在於膠質細胞中,負責調控溶酶體的酸鹼值與酵素活性。若該基因缺失,溶酶體將無法維持應有的酸性環境,導致細胞內毒蛋白無法被降解,進而在腦部大量堆積,造成神經細胞損傷。

而這項機制已在動物實驗中獲得驗證。果蠅在缺乏aux基因的情況下,出現運動能力下降、壽命縮短等現象;小鼠缺乏GAK基因則表現出步態不穩、運動遲緩等症狀,與人類帕金森氏症病患的退化表現極為相似。

何淑君表示,研究團隊2017年就已發現該基因在帕金森氏症中可能發揮關鍵作用。這次研究則進一步證實,GAK/aux基因更像是溶酶體的「酸性調節閥門」,透過維持溶酶體酸性環境調節毒蛋白降解,掌握著整個細胞垃圾清除系統的運作。這個開關一旦失效,清除系統也隨之停擺。

何淑君指出,這項發現非常重要,只要能讓這個開關恢復作用,膠質細胞就能重新運作清除毒蛋白,將是未來開發帕金森氏症治療藥物的潛在新靶點。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