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吃太油害腸道走鐘! 醫:發炎、大腸癌跟著來

2025/04/29 17:49

醫師指出,長期高油高脂飲食會破壞腸道菌群,甚至可能造成「腸漏」,引發腸道慢性發炎,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醫師指出,長期高油高脂飲食會破壞腸道菌群,甚至可能造成「腸漏」,引發腸道慢性發炎,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香噴噴的炸雞、濃郁的奶油醬,讓人吃得好滿足,也讓健康悄悄出問題!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出,腸道系統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線,長期高油高脂飲食會破壞腸道菌群,導致好菌減少,削弱黏膜保護力,讓毒素和病菌有機可乘,甚至可能造成「腸漏」狀況,引發腸道慢性發炎,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黃軒於臉書「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表示,腸道如同一座生態花園,住著無數細菌幫助消化、抵禦病菌。長期大魚大肉、嗜吃油炸食物情況下,這座花園便會悄悄失衡。此外,攝取過多油脂會讓菌群失調、黏膜屏障受損,甚至引發「腸漏」,進而造成慢性發炎,並提高大腸癌風險。

炸物改變腸道菌群 恐致腸漏症

黃軒表示,許多人以為高油食物只會讓體重上升,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研究發現,高脂飲食會顯著改變腸道菌群的組成(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導致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多,進而破壞腸道屏障,甚至引發慢性發炎。他說,據回顧的研究指出,高脂飲食會降低腸道中的短鏈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進而削弱腸道黏膜的保護力,增加腸道通透性,讓毒素和致病菌有機可乘。

另,黃軒說,長期飲食吃太油,腸道細胞間的緊密連結(tight junction)會被破壞,這種現象又被稱為「leaky gut」(滲漏腸道);也讓本來應該被阻擋的毒素和致敏物質滲入血液,引發全身性發炎,甚至可能與自體免疫疾病、過敏、情緒障礙相關。他說,有研究指出,高脂飲食與腸道通透性增加有高度相關,且會誘發腸道發炎反應。

醫師表示,長期吃太油,腸道細胞間的緊密連結會被破壞,導致「滲漏腸道症候群」上身;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醫師表示,長期吃太油,腸道細胞間的緊密連結會被破壞,導致「滲漏腸道症候群」上身;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壞油攝取多 大腸癌風險也升高

黃軒表示,除了短期不適,高脂飲食還可能拉響腸癌警報。他說,研究指出,攝取過多飽和脂肪與紅肉,加上缺乏膳食纖維,會使腸內環境偏向致癌菌叢增生,促進腫瘤形成。根據2018年發表的研究,高脂飲食促使腸道中Myc+腫瘤細胞擴增,加速大腸癌的進展。

黃軒指出,「太油」其實並不全是壞事。人體也需要健康脂肪,例如:橄欖油、深海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這些脂肪反而能保護腸道、抗發炎。市面上常見的加工油品,如反式脂肪、精煉植物油,才是真正的腸道殺手。

好油多蔬果 保護腸道這樣吃

至於飲食怎樣保護腸道,黃軒提出以下建議:

減少油炸、加工食品:改成水煮、清蒸、烘烤方式烹調。

選擇好油:如橄欖油、酪梨油、亞麻仁油。

多吃高纖蔬果:幫助益菌生長、促進腸道蠕動。

補充發酵食品:如優格、納豆、泡菜,穩定腸道菌群。

多喝水、適量運動:促進排便、防止腸道淤積毒素。

黃軒提醒,腸道不是鋼鐵做的,也無法承受長期油膩的摧殘。想要擁有好體質、好氣色,就從改掉「太油」的飲食習慣開始,別讓味蕾的短暫快樂,換來腸道的長期痛苦。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