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小一還尿床怎麼辦? 醫授家長4招協助度過尷尬期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般來說,4-6歲的孩子,大多就能控制自己晚上不尿床,但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陳奕成表示,根據統計,仍然約有15-20%的5歲兒童,會有夜間尿床的情況,這時家長可以協助孩子調整飲水習慣、調整如廁習慣、膀胱訓練、提醒夜間上廁所,協助孩子度過尿床的尷尬期。
陳奕成在臉書專頁「兒童內分泌 陳奕成醫師的樂高園地」發文指出,其實孩子對膀胱的夜間控制是慢慢培養出來的,其中每年約有15%的孩子會慢慢改善,因此隨著年齡增長,尿床的孩子會越來越少。統計顯示7歲左右仍被尿床所困擾的孩子,比例下降至約5-10%,青春期後更是僅剩約1-2%的孩子有這個問題。由此可見,6、7歲的孩子偶爾還會尿床,其實不算罕見,爸爸媽媽們不必過度焦慮。
夜間尿床異常判斷標準
陳奕成建議,家長可以從「孩子白天是不是也有頻尿症狀」跟「之前有沒有一段時間沒有尿床過」觀察起,如果白天都正常,只有偶爾夜間尿長,大多屬於發展問題,可以再觀察看看,或輔以行為調整,幫助孩子慢慢改善;但如果孩子白天也有症狀(頻尿、尿急等),可能就不是單純的發展問題,需要評估是否有其他病因讓孩子容易尿床。
陳奕成說,如果孩子從小就持續有尿床的行為,從未有過長期連續乾爽的階段,就比較有可能是發展還不夠成熟;但如果孩子曾經有過6個月以上沒有尿床了,之後突然又開始有尿床的行為,比較有可能是有其他重大的心理壓力,或是身體有發生其他疾病,需爸爸媽媽們提高警覺,耐心尋找並處理引發尿床復發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改善。
建議就醫評估情況
●每週尿床超過2次、持續超過3個月。
●白天也會頻尿或尿濕褲。
●尿床突然復發+生活壓力/身體不適。
●有尿痛、體重減輕、多喝多尿等異常症狀。
家長如何協助孩子度過尿床尷尬
●調整飲水習慣:白天的時候可以鼓勵孩子正常且充分飲水,但是從睡前1-2小時開始,就盡量不大量喝水,尤其特別避免含咖啡因的飲料(茶、可樂等),及西瓜、葡萄等水分特別多的食物。
●上廁所習慣的調整:睡前提醒並陪伴孩子去上廁所,養成睡覺前先上廁所的習慣。平時也可讓孩子養成規律排尿的習慣,白天大約4-7次,不要憋太久也不要過於頻繁,讓他們建立膀胱正常的儲尿感覺和排尿節奏。
●膀胱訓練:有些行為訓練能幫助孩子增進控制膀胱的能力。像是:鼓勵孩子稍微憋尿,延長兩次小便間隔,訓練小朋友的膀胱可以容納更多尿液的能力。或教小朋友在尿尿的時候,可以練習中斷尿流幾秒再繼續。這種訓練也可鍛鍊孩子對於尿道括約肌的控制。
●夜間提醒:爸爸媽媽可觀察孩子尿床的時間規律,然後在時間快到的時候叫醒孩子上廁所。例如,若發現孩子常在入睡後約4小時尿床,就可以在大概那個時間點將孩子叫醒上廁所;之後在慢慢延後叫醒他們的時間點,藉此訓練孩子的膀胱控制力。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