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防範惡「視」力 醫授3階段近視對策

2025/04/22 20:05

隨著3C產品使用者年齡層逐漸下降、戶外活動減少的情況下,兒童與青少年的近視比例逐年升高,眼科醫師提醒,12歲以前兒童應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隨著3C產品使用者年齡層逐漸下降、戶外活動減少的情況下,兒童與青少年的近視比例逐年升高,眼科醫師提醒,12歲以前兒童應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隨著3C產品使用者年齡層逐漸下降、戶外活動減少的情況下,兒童與青少年的近視比例逐年升高,眼科醫師提醒,兒童成長階段常見假性近視問題,一旦視力模糊就配眼鏡,可能錯過關鍵治療期;青少年階段是視力發展的關鍵期,也是近視容易快速惡化的時期,應有效控制度數,避免惡化為高度近視;同時也提醒近視雷射手術並不是滿18歲就能馬上做,需要排除角膜厚度不足、乾眼等風險因素後,才能評估是否適合進行手術。

即將在5月出任台南澄清眼科診所院長的眼科醫師林昕穎指出,根據國健署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顯示,國小一年級新生就有高達19.8% 的近視率,到小二倍數成長到38.7%,小六時更高達70.6%。對於預防近視、及如何選擇正確視力矯正方式是許多家長的擔憂。其實從兒童、青少年到成年人,每個階段的眼睛狀態與視力矯正方式皆不同,應針對性的進行矯正與視力控制,以守住清晰視力、避免惡化為高度近視或更多眼疾併發症。

12歲以前應避免用眼過度 慎防「假性近視」變成真近視

林昕穎指出,兒童成長階段常見假性近視問題,由於12歲前的兒童睫狀肌較為發達,容易因用眼過度,導致睫狀肌過度緊繃,導致假性近視使得視力暫時下降,但眼軸長度尚未真正拉長,仍有機會恢復,若家長一發現孩子視力模糊就直接配鏡,反而可能錯過關鍵治療期。

為預防假性近視變成真性近視,除了避免兒童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更要養成正確的用眼習慣,保持良好閱讀距離、減少3C產品使用時間,並培養戶外活動習慣等。

最重要的是,定期檢查視力狀況,若有近視問題,也應聽從醫師專業診斷進行矯正,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眼藥水或誤信偏方,如吃藍莓、葉黃素能恢復視力,或是假性近視不需處置,長大後會自然恢復等,都是常見的錯誤迷思。

林昕穎醫師表示,兒童除了要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更應定期檢查視力狀況。(澄清眼科提供)

林昕穎醫師表示,兒童除了要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更應定期檢查視力狀況。(澄清眼科提供)

青少年階段應有效控制度數 避免惡化為高度近視

林昕穎指出,青少年階段是視力發展的關鍵期,也是近視容易快速惡化的時期,進入青少年階段,若眼軸已明顯延長,視力就不再只是暫時模糊,而是真性近視,這時若未能積極有效控制,平均每年可能增加50-100度的近視度數,若達到500度以上就是高度近視,高度近視不僅讓日常生活更不便,且容易導致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嚴重併發症。

林昕穎表示,常見控制方式包含夜間配戴角膜塑型片、點用長效型散瞳劑、周邊離焦近視管理鏡片以及近視控制專用日拋式隱形眼鏡等,並配合視力訓練與用眼衛教。

她也提醒,每位青少年的眼軸長度、進展速度、生活習慣皆不同,建議接受完整視力檢查,並由專業醫師客製化擬定控制計畫以及建立良好用眼習慣。

角膜厚度不足、乾眼症 不宜做近視雷射手術

進入成年階段後,隨著身體與眼球發育趨於穩定,有視力困擾的族群會考慮透過近視雷射手術擺脫眼鏡族或配戴隱形眼鏡的不便。但林昕穎提醒,近視雷射並不是滿18歲就能馬上做,關鍵在於視力與眼軸長度需穩定至少一年,並排除角膜厚度不足、乾眼等風險因素後,才能評估是否適合進行手術。

眼科醫師林昕穎提醒民眾應小心呵護眼睛健康,以免視力惡化。(澄清眼科提供)

眼科醫師林昕穎提醒民眾應小心呵護眼睛健康,以免視力惡化。(澄清眼科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