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教宗方濟各辭世》發生時恐肢體偏癱 腦中風有5大類

2025/04/22 13:26

多重痼疾影響, 教宗方濟各死於中風與心衰竭。(美聯社)

多重痼疾影響, 教宗方濟各死於中風與心衰竭。(美聯社)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昨(21)日,享壽88歲。今日梵蒂岡公布死因,說明為腦中風導致昏迷與心臟衰竭。國健署統計,112年國人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為第4名。

據報導,由梵蒂岡發表的聲明指出,方濟各之主要死因,為中風與心臟衰竭;同時也簡述他過去的急性呼吸衰竭之病史,與慢性病史(高血壓與第二型糖尿病)。

三軍總醫院衛教資料說明,腦中風是指腦部突然發生功能障礙,包括意識改變,由清醒變得嗜睡不醒,甚至昏迷;肢體的運動力量減小或肢體對冷熱痛等感覺變差。最典型的病例就是病人右側或左側肢體突發偏癱,嘴角有點歪斜。左腦中風者,還會有無法言語的症狀。

三軍總醫院表示,腦中風主要分成5大類:

●腦血管阻塞:腦血管因血管壁有粥狀動脈硬化,血管管徑變小,以致阻塞。血液不流通,就無法輸送氧氣及葡萄糖至大腦,腦細胞便會死亡,造成腦中風。大腦血液主要由頸部的四大條血管供給,包括兩條頸動脈及兩條椎動脈。

前者穿透顱骨進到大腦表面時各自分枝成中大腦及前大腦動脈,後者則合成一條基底動脈,然後再分枝成左右後大腦動脈。右側頸動脈或中大腦的阻塞會造成左側肢體偏癱,左側血管阻塞會造成右側偏癱及言語困難。脊動脈或基底動脈阻塞則會造成兩側肢體運動及感覺異常,頭昏、步態不穩等。

●腦血管破裂出血:因大腦內的小血管破裂出血,血塊會壓迫到局部腦組織,產生神經功能喪失。最常見腦出血部位是在大腦深部的基底核處,恰巧是傳導運動及感覺之神經功能通過的地方,此處一經血塊壓迫,神經傳導功能就會消失,產生對側肢體偏癱。

●腦血管瘤破裂:血管瘤並非腫瘤,而是大腦血管分叉處血管壁厚度變薄並漸漸突出,像吹氣球一樣,逐漸變大,以致破裂。由於大腦瘤多位於大腦表面,破裂出血較少造成局部腦組織破壞產生偏癱,一般血塊皆分佈於大腦表面,使病人產生非常嚴重的頭痛,甚至昏迷。30%的病人會馬上死亡;存活的病人很容易於24小時內再度破裂出血死亡。因此腦血管瘤必須及時送診治療。

●腦動靜脈畸形破裂:此為先天性腦血管發育不正常,動脈血不通過微血管而直接流經畸形血管,畸形血管隨年紀增長而增大,血管壁變薄,以致破裂出血。20歲左右年輕人突發一側肢體偏癱皆屬此病因。

●藥物性動脈炎引致血管阻塞或破裂:大多發生於注射毒品或使用不當減肥藥物者。毒品或其內所含不純的附加物質,以及不潔的注射器及皮膚消毒不完全,會使細菌入侵血管,便會引起動脈發炎,以致造成動脈破裂出血或阻塞,形成肢體偏癱。

三軍總醫院表示,腦部電腦斷層攝影是診斷出血性腦中風最快方法。若欲診斷阻塞性腦中風及腦血管瘤,則以磁振攝影最清晰。磁振攝影可於血管阻塞兩小時時,就可清晰顯現缺血腦組織,而電腦斷層攝影需於阻塞24小時後才會顯現病灶。磁振攝影還可同時顯現大腦動脈是否通暢,腦血流是否正常,若有血管阻塞或血管瘤,動靜脈血管畸形等,也皆可診斷出來。

三軍總醫院表示,血管阻塞若在頸動脈分叉處,阻塞程度超過70%,則需手術去除阻塞的粥狀硬化塊。若阻塞到顱底處的大血管,則需作腦血管旁接手術,把頭皮的血管接通到腦血管,使血液能流通到缺血的腦組織。至於腦內小血管的阻塞則以抗血液凝固的藥物治療。

三軍總醫院表示,腦出血過多,會危及生命者,則須手術移除血塊。較小的腦出血則以藥物治療,加速血塊吸收。腦血管瘤必需即時診斷出腦血管瘤的部位,並施行手術,夾閉血管瘤。動靜脈畸形若有大量出血,則須手術移除血腫。動靜脈畸形需用X光刀或伽瑪刀照射,畸形的血管會於兩年內逐漸消失。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