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開車練大腦! 研究:這職業阿茲海默死亡率最低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日常開車可能不只是交通移動工具,更有助於大腦健康?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專頁「一分鐘健身教室」分享一項引發熱議的新研究,指出「開車」可能對預防阿茲海默症具有潛在保護效應。研究團隊分析了443種職業的失智症死亡率,驚人地發現,救護車司機的阿茲海默症死亡率為所有職業中最低,次低為計程車司機。
根據統計阿茲海默症死亡率如下:
●救護車司機最低,僅0.91%。
●計程車司機為1.03%。
相較之下,其他職業如:
●公車司機為1.65%。
●船長為2.12%。
●飛行員高達2.34%。
而整體平均為3.88%。
研究指出,頻繁進行即時空間導航與地圖建構的職業,例如計程車與救護車司機,長期下來可能刺激大腦中的「海馬迴」,此為掌管記憶與空間認知的關鍵區域,也是阿茲海默症初期最先受損的部位。該發現也與過去針對倫敦計程車司機的研究一致,後者顯示長期導航工作者的海馬迴體積明顯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此保護效應僅限於阿茲海默症型失智症,並不適用於其他類型的失智症。此外,雖同屬運輸業的公車司機,因行駛路線固定,並未顯現出相同的認知保護效果;而飛行員與船長則多仰賴自動導航系統,實際參與導航的認知負擔較低。
王思恒表示,研究團隊推論,長期從事需要即時判斷方向、構建認知地圖的活動,可能有助延緩阿茲海默症的發病或降低其風險。不過,專家也提醒,這屬於觀察性研究,尚無法證明明確的因果關係,也不排除認知功能較佳者更傾向從事此類職業的可能性。
王思恒更補充幾點生活提醒:
1. 想預防失智,與其玩數獨、打麻將,不如多開車、走路、騎車去陌生地點探索。
2. 使用Google map會降低大腦參與導航的機會,因此若想「開車練腦」,建議盡量避免依賴導航。
3. 訓練腦力就像運動,過程中可能會感到「腦袋痠痛」,但這正是挑戰大腦、保持活力的關鍵。
王思恒建議,日常生活中可透過「自己規劃路線」、「找不到路時自己思考解法」等方式,增加大腦的空間處理負荷,作為提升認知功能的自然訓練方式。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