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瓣膜狹窄置換術 精準全麻加4D心臟超音波降風險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71歲江先生患有冠心病與心臟瓣膜問題,8年前曾做過冠狀動脈繞道與放支架手術。最近又覺得走路會喘、症狀加劇,就醫檢查仍有冠心病與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併發心衰竭與肺水腫住進加護病房,醫師建議更換人工瓣膜。他到奇美醫院接受部分自費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TAVI)手術,並做全身精準麻醉,僅花50分鐘完成,住院觀察3天後就回家。
奇美醫院麻醉部醫師林明忠表示,江男在術前左心室收縮分率僅剩32%(正常值大於50%),原本計畫是以葉克膜輔助進行TAVI手術。但手術前1天醫、病家庭會議,他觀察到患者心衰竭略有改善,加上全身麻醉與高階4D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檢查,判斷江的心臟功能足以撐過TAVI手術,不必加做複雜的葉克膜輔助,醫療團隊改直接做TAVI術式,短時間手術後,很快對患者麻醉催醒、移除氣管內管,15分後,江已清醒能夠對話。
林明忠說,這TAVI手術是傳統開心手術外,用來治療主動脈瓣膜嚴重鈣化狹窄的另一種微創術式,隨著健保放寬給付條件,接受TAVI手術的高齡者與多共病者有增加趨勢。
專注於麻醉工作的林明忠指出,TAVI手術的麻醉方式有靜脈鎮靜麻醉與全身麻醉兩種,有些醫療機構會標榜「麻醉免插管、風險低、恢復快」做號召,但這是報喜不報憂的手法。據國外權威期刊《循環》發表指接受鎮靜麻醉的TAVI病人中,約有6%會突發併發症或麻醉呼吸不足,導致術中要緊急插管、轉為全身麻醉,比例看似不高,但令人震驚的是緊急轉換麻醉方式的病人,術後死亡率高達31%。
林明忠表示,奇美醫院7年來共完成136例的TAVI手術,團隊建立完整術前評估機制,術後麻醉恢復佳,若無異狀只需在加護病房觀察1晚、普通病房觀察1至2晚即可出院。而接受此手術的患者多為高齡者或多共病,該院手術全面採用精準全身麻醉與高階4D經食道心臟超音波,術中可穩定維持適當麻醉深度,術後麻醉恢復快也減少譫妄的發生率,安全不打折。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