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再生不是夢!倫敦國王學院實驗室成功培育人類齒
〔記者陳成良/台北報導〕許多動物如鯊魚能不斷長出新牙,但人類成年後只有一副恆齒。不過,英國科學家已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人類牙齒,此突破未來有望讓缺牙者再生新牙,提供植牙、補牙外新選擇。
據BBC報導,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再生牙科學主任安格洛娃-沃爾波尼博士(Dr Ana Angelova-Volponi)指出,這項與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合作逾十年的研究,成功開發出一種特殊材料,能模擬牙齒發育所需環境,讓細胞有效溝通並啟動牙齒形成,有潛力「徹底改變牙科護理」。這項進展填補了再生牙科領域的知識空白。
目前常見的補牙會隨時間削弱牙齒結構、壽命有限且可能導致二次蛀牙或敏感;植牙則需進行侵入性手術,且依賴牙槽骨狀況。研究團隊成員、口腔顎面科學院博士生張雪辰(Xuechen Zhang)解釋,這兩種方式都是人工替代品,無法完全恢復自然牙功能,長期可能引發併發症。相較之下,實驗室培育的牙齒源自患者自身細胞,能自然再生並與顎骨整合,如同真牙般堅固、持久,且無排斥風險,是更耐久、生物相容性更高的解決方案。
過去在實驗室重現牙齒發育過程屢屢失敗,關鍵在於細胞無法有效「對話」。新開發的材料克服了此障礙,成功讓一個細胞能「告知」另一個細胞開始分化成牙齒細胞。研究團隊表示,這項技術成功模擬了牙齒生長的微環境。
儘管成功在實驗室培育出「牙蕾」(toothlets),但如何將其應用於患者仍是一大挑戰,可能還需多年努力。張雪辰提到,目前構想有兩種途徑:一是將早期牙齒細胞直接移植到缺牙處,讓其在口內繼續發育;二是先在實驗室培育出完整牙齒再植入口腔。無論何種方式,都需先在實驗室啟動牙齒的早期發育。
倫敦國王學院修復牙科臨床講師奧圖爾博士(Dr Saoirse O'Toole)認為,這項新技術令人興奮,可能改變牙科領域,但實際應用可能還很遙遠。她期盼,或許在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的牙醫執業生涯中能實現。惡劣的口腔健康不僅影響飲食、說話和社交,若細菌進入血液,還可能引發心臟問題或感染,長者尤其容易受影響。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