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翁難吞嚥暴瘦20公斤 竟是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60歲林先生多年來吞嚥困難,近來症狀變嚴重,連喝液體食物都困難,且伴隨反胃及嘔吐、呼吸困難,體重更在3個月內狂掉20公斤,就醫安排檢查後,確診罹患罕見的「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因食道極度擴張扭曲,安排胸腔鏡手術切除食道及重建,改善無法正常進食的狀況,術後恢復良好,3個月內體重逐漸回升,已能正常進食。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胸腔外科醫師廖啟耀表示,「食道弛緩不能症」是一種罕見的食道運動障礙,特徵是食道下端括約肌無法正常放鬆,有時伴隨著食道的蠕動功能減弱或消失,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排空。其成因可能是神經系統異常無法控制食道功能和放鬆括約肌,或是食道括約肌障礙導致食道緊繃,讓食物無法通過。
廖啟耀表示,「食道弛緩不能症」早期症狀包括:吞嚥困難及胸悶,並可能進展成食物逆流、體重下降,嚴重者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演變至「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巨食道症),通常伴隨2個特徵:一、食道顯著擴張扭曲,彈性消失,無法正常蠕動;二、食道下括約肌嚴重失能,無法正常放鬆排空食物,不但造成生活品質下降,也可能因長期發炎而增加罹癌風險。
廖啟耀指出,「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因內視鏡氣球擴張、食道擴約肌切開術等內視鏡治療效果有限,手術成為唯一有效的選擇。手術包括食道切除與胃管重建,可重置正常消化通道,改善進食能力。若能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胸腔鏡手術,更具有傷口小、視野清晰、併發症少等優點。
廖啟耀呼籲,預防勝於治療,若罹患「食道弛緩不能症」高危險群的自體免疫系統失調或胃食道逆流,應提高警覺盡快接受治療,避免病情惡化。若出現吞嚥困難和反覆感染的症狀,更應盡早尋求專科醫師診療,透過客製化治療,延緩病情進展,改善生活品質。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