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肺癌? 研究驚揭飲食與「肺腺癌」意外關聯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提到肺癌,多數人聯想到的是吸菸或空污等危險因子,但最新研究發現,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與體內儲存的糖分子「肝醣」(glycogen)可能影響肺癌風險,為預防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據《ScienceAlert》報導,研究團隊分析人類肺部組織樣本,發現「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中肝醣含量顯著偏高,這類癌症約佔肺癌病例的40%。在小鼠實驗中,當肝醣含量增加時,肺癌生長速度加快;反之,若移除肝醣,腫瘤擴張則受到限制。研究採用「空間代謝體學」(spatial metabolomics)技術,這種方法能精準辨識組織內小分子的分佈,揭示了前所未見的分子關聯,推動了疾病研究的進展。
肝醣是人體儲存葡萄糖的主要形式,主要來源於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科學家推測,肝醣可能成為癌細胞的能量來源,像「能量甜點」一樣促進腫瘤生長。實驗進一步顯示,結合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尤其危險,小鼠的肺癌增生速度明顯加快。雖然這些發現尚未完全適用於人類,但飲食與肺癌之間的關聯已初露端倪。
這項研究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和肯塔基大學合作完成,成果發表於學術期刊《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佛羅里達大學分子生物學家孫雷蒙(Ramon Sun)表示:「肺癌傳統上不被視為與飲食相關的疾病,但這一觀點可能需要改變。」他建議,癌症預防應更加重視飲食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還發現肝醣含量升高僅限於肺腺癌,而其他類型如「肺鱗狀細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並未出現相同現象。這一差異尚待進一步探索,顯示飲食對健康的影響可能因癌症類型而異。未來,科學家計劃研究西式飲食模式是否與肺癌風險上升有關。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