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鏡檢查前 抗凝血劑停吃3日
文/何臻善
1名65歲男性因排便習慣改變至醫院求診,經醫師評估後,建議做大腸鏡檢查。醫師問診時得知患者過去曾中風,且持續服用抗凝血藥,為預防檢查時發生出血風險,囑咐病患於檢查前3日暫停服用抗凝血劑,並進行低渣與流質飲食,避免高纖維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穀類,再搭配清腸劑使用,以確保腸道清潔。
搭配低渣飲食 確保腸道清潔
大腸癌的發生和死亡人數有逐年增加趨勢。多數大腸癌是由瘜肉演變而成,大腸鏡檢查是目前最有效的早期診斷方式,如能早期發現病變或瘜肉並予切除,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但大腸癌早期常無明顯症狀,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腸胃不適或排便習慣改變,直到晚期才被診斷發現,因此建議50歲以上民眾或有家族病史者,定期安排大腸鏡檢查。
對於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的患者,檢查前須暫停服用抗凝血劑,且實際的停藥方式須由醫師評估,才能確保檢查的安全。
抗凝血劑常用於心血管疾病預防、深部靜脈血栓或瓣膜置換,常見的有Aspirin(阿斯匹靈)、Clopidogrel(保栓通)、Warfarin(可邁丁),或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如Dabigatran(普栓達)、Rivaroxaban(拜瑞妥)、Apixaban(艾必克凝)。檢查後,醫療團隊會根據止血狀況,建議患者何時再恢復抗凝血劑使用,避免血栓形成。
若大腸鏡檢查同時進行瘜肉切除,病患術後應避免腹部用力及運動,以免傷口惡化。
飲食方面可先嘗試流質、軟質,若無腹痛、腹脹等不適,再逐日增加飲食中纖維含量,且避免刺激性飲食或生食。當出現持續性腹痛、血便或其他不適情況,則應立即聯繫醫療團隊。
大腸鏡檢查是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有效方式,特別是50歲以上或有家族史的民眾,建議及早安排大腸鏡檢查。
(作者為基隆長庚醫院藥劑科藥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