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糖尿病家族添新成員!IDF正式認定「第5型」 專攻營養不良年輕族群

2025/04/13 19:20

第5型糖尿病不同於1、2型 關鍵在「胰島素分泌缺陷」。圖為檢測血糖情境照。(資料照)

第5型糖尿病不同於1、2型 關鍵在「胰島素分泌缺陷」。圖為檢測血糖情境照。(資料照)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國際糖尿病聯盟(IDF)近日正式將一種長期被忽視、與營養不良相關的糖尿病命名為「第5型糖尿病」。此病主要影響中低收入國家中身形消瘦的青少年及年輕成人。這項重要醫學進展,主要歸功於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全球糖尿病研究所創始主任霍金斯(Meredith Hawkins)醫師及其團隊的深入研究與積極倡議。

醫學網站《Medical Express》報導,霍金斯醫師指出,這種糖尿病過去嚴重診斷不足且成因不明,IDF的正名是「提升大眾對此健康問題關注的重要一步」,因為它對全球數百萬患者造成毀滅性影響。

雖然肥胖引起的第2型糖尿病在發展中國家仍居主導地位,但霍金斯醫師觀察到,越來越多年輕患者的糖尿病並非源於過食,而是營養匱乏。全球估計約有2000萬至2500萬人罹患第5型糖尿病,主要集中於亞洲與非洲。霍金斯醫師憂心表示,醫界對如何有效治療這些患者仍感棘手,「他們確診後的存活期往往不超過一年。」

營養不良相關糖尿病的概念早在70年前即被提出,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曾於1985年承認其獨特性,但因缺乏持續研究證據而在1999年取消分類。霍金斯醫師自2005年教學期間便注意到此異常病症。

醫師們面對這些年輕瘦弱患者時感到困惑。這類患者既不像典型第1型糖尿病(胰島素治療反應差甚至危險),也不符合常與肥胖相關的第2型糖尿病特徵。這種獨特臨床表現使診斷與治療陷入困境。

為釐清真相,霍金斯醫師於2010年創立全球糖尿病研究所,領導國際合作探究其代謝機制。關鍵突破來自2022年發表於《糖尿病照護》(Diabetes Care)的研究。霍金斯團隊與印度韋洛爾基督教醫學院合作證明,第5型糖尿病與其他類型有根本差異。過去推測的胰島素阻抗並非主因,霍金斯強調:「研究揭示,這類患者存在的是胰島素『分泌』能力的嚴重缺陷,這項發現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病因的理解與治療思路。」

基於充分證據,霍金斯團隊今年初在印度召開國際會議,匯集各國專家及IDF、美國糖尿病協會代表,共同討論分類、診斷與管理策略。會議一致同意將其視為獨立疾病類型。此決議最終在泰國曼谷舉行的2025年IDF世界糖尿病大會上獲得正式認可。

IDF主席施瓦茨(Peter Schwarz)博士宣布此消息時,同步成立第5型糖尿病工作小組,由霍金斯醫師擔任共同主席,目標在兩年內制定出正式診斷與治療指引。

霍金斯醫師表示,第5型糖尿病的盛行率高於結核病,甚至接近愛滋病,但長期缺乏正式名稱阻礙了診斷和療法開發。她期盼這次正名能加速研究進程,為對抗這個被長期忽視、常導致嚴重衰弱甚至致命的疾病帶來曙光。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