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金錢魚」閃閃惹人愛! 這樣煮鎖住Q彈肉質

2025/04/14 07:30

漁業署分享,金錢魚搭配破布子「清蒸」,就能享受到充滿膠質的魚皮及鮮甜細嫩的肉質。(圖取自漁業署臉書)

漁業署分享,金錢魚搭配破布子「清蒸」,就能享受到充滿膠質的魚皮及鮮甜細嫩的肉質。(圖取自漁業署臉書)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您們是否有聽過金錢魚?農業部漁業署在臉書專頁網頁發文分享,金錢魚外表時而金光閃閃、時而透著古銅光澤,肉質Q彈且沒有暗刺,深受民眾喜愛。它的料理方式也很多元,不少人喜歡將金錢魚搭配破布子蔭豉蒜蓉等家常調味進行「清蒸」,如此便能享受到充滿膠質的魚皮及鮮甜細嫩的肉質,「鱻」美至極。

漁業署指出,金錢魚又稱「金鼓」、「變身苦」,體型適中、風味多樣,且肉質豐潤沒有暗刺,還兼具養殖與撈捕兩種來源,對水中鹽度具有良好適應性的牠們,不僅隨取得來源、季節與生產方式多有風味巧妙變化,同時偏向植物性的混合食性,也讓牠們如今養殖多有協助控制環境藻類或不具經濟性的小型無脊椎動物等生物防治功能,堪稱是生態養殖的好幫手。

漁業署表示,金錢魚兼具養殖與撈捕兩種來源,是生態養殖的好幫手。(圖取自漁業署臉書)

漁業署表示,金錢魚兼具養殖與撈捕兩種來源,是生態養殖的好幫手。(圖取自漁業署臉書)

不僅如此,金錢魚更是條好聽、好看、好玩,同時經濟實惠的魚種,既能成為日常三餐搭配,也能是大宴小酌時的美味選擇,堪稱是「三好一公道」的在地漁獲:

三好一公道 金錢魚最佳煮法

●好聽:金錢魚中的「金錢」二字,自然讓人覺得吉利、好聽。不過其名為金錢的主要原因則是那從小到大伴隨成長及其環境條件,時而金光閃閃、時而透著古銅至橄欖綠的光澤,以及遍布體側的黑色斑點。

●好看:金錢魚除了食用,其實還是水族館中常見的觀賞魚,以其獨特外型、靈活可愛的姿態與群游特性,加上廣鹽性的優異適應能力,與足以抵抗敵害的背鰭與臀鰭硬棘,成為以飼養河口區魚類或生態造景的混養物種。

●好玩:體現在垂釣的樂趣上。每當在河口、蚵田、堤岸邊甚至養殖區的大排圳溝垂釣時,除了釣到數種黑鯛、俗稱花身仔的花身鯻及其近似種類(Terapon spp.)乃至沙鮻(Sillago spp.)等魚種,偶爾也會釣獲金錢魚。

●公道:金錢魚價格經濟實惠,皮厚、肉細且口感具有豐富膠質,深受民眾喜愛。料理方式也很多樣,一般而言,將其乾煎後點上些許醬油或蘸上胡椒鹽,便能享受那滿是彈性的鮮美肉質;但更多人喜愛搭配蔭瓜、破布子、鳳梨豆醬或是蔭豉蒜蓉等家常調味清蒸,或是簡單以薑絲滾煮,搭配幾粒文蛤、蒜頭與西瓜,綿煮成氣味酸香的清湯。

漁業署指出,金錢魚以醬筍搭配薑絲清蒸,也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菜。(圖取自漁業署臉書)

漁業署指出,金錢魚以醬筍搭配薑絲清蒸,也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菜。(圖取自漁業署臉書)

金錢魚處理撇步 小心銳利硬棘

漁業署提醒,金錢魚的背鰭與臀鰭前緣具有末端銳利的硬棘,同時表面還具有具有毒性的細胞及其黏液,處理時要小心剪下,避免被硬棘刺中,如果被刺到,會出現紅熱腫痛且令人難耐的急性炎症,萬不可輕忽。

另外,清理內臟時,也要留意別把膽囊用破,因為膽汁會讓魚肉變苦澀。最方便的做法還是請魚販協助處理,這樣也能品嚐到美味的金錢魚。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