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大蒜1吃法抗菌更護腸 醫:不會連益生菌通殺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每次料理切開一瓣大蒜,刺鼻到令人想打噴嚏?遺傳優生科醫師張家銘指出,這代表著大蒜素(Allicin)被釋出,能對抗腸道壞菌如幽門螺旋桿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而動物實驗也證明,大蒜具改善消化、抗癌與促進免疫等好處;最推薦將蒜頭切碎,靜置10分鐘後再生吃,或拌進微溫的料理中,這樣才能吃到最多的大蒜素。
大蒜不但抗壞菌 還餵養好菌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粉專「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指出,大蒜素是天然的抗菌劑。但很多人會馬上聯想到:如果大蒜這麼「殺氣騰騰」,那每天辛苦補充的益生菌,會不會一起遭殃?
然而科學研究顯示,大蒜並不是「一視同仁」地掃除所有菌。科學研究顯示,大蒜對益生菌反而有保護效果。像是乳酸桿菌與雙歧桿菌,在有大蒜存在的環境下不但沒被殺光,還更能增殖。
這是因為大蒜中含有一種叫做果寡糖(FOS)的天然益生元,這些寡糖成為益生菌最愛的養分。因此大蒜與益生菌建議相互搭配,一項針對人類腸道菌相的研究中也記錄不同體質者,吃大蒜後益生菌的活性變化,雙歧桿菌(常見益生菌)成長會更活躍。
腸道、免疫 人體是一條線
張家銘說,人體超過7成的免疫細胞,其實都住在腸道附近。腸道不只是一條輸送管,它更像一座免疫軍事指揮部,時時刻刻判斷哪些外來分子該通過,哪些要攔下。
大蒜對免疫力的好處主要包含:透過殺菌、養好菌,重建腸道生態平衡,降低「免疫過度反應」;並有研究發現大蒜能促進免疫細胞活性,像是提升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s)與巨噬細胞作用,進一步強化對病毒與癌細胞的防禦力。特別是在長期壓力大、容易腸漏或慢性發炎的人身上,大蒜的免疫調節功能可說是默默站在第一線。
大蒜生、熟食 各有不同營養
張家銘指出,從健康的角度來看,要讓大蒜真正發揮效果,「吃法」其實比「吃多少」還重要。大蒜裡最強效的成分叫做大蒜素,不是一開始就存在,而是大蒜被切碎、壓碎之後,經過幾分鐘的酵素反應才會生成。所以想吃到這個黃金成分,記得切碎後靜置10分鐘再生吃,或拌進微溫的料理中,這樣才能吃到最多的大蒜素。
不過要注意,大蒜素很怕熱,如果一切完就下鍋炒、拿去燉,幾乎會被高溫完全破壞。這也就是為什麼熟大蒜裡幾乎沒有大蒜素。不過熟大蒜裡還是有一種很厲害的成分「三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也有人稱它「大蒜三硫化合物」。是大蒜中另一種具有活性的硫化物,雖然不像大蒜素那麼即時強烈,但它同樣具備抗氧化、抗發炎、抗癌、保護心血管與調節免疫的作用,對身體依然有益。
如果不愛大蒜的嗆辣、或腸胃比較敏感,也可以選擇黑蒜、發酵大蒜、或保健型大蒜膠囊。雖然這些形式中幾乎沒有大蒜素,但仍含有DATS等其他健康硫化物,保健效果依然不錯。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