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3狀況考慮換人工椎間盤 優缺點一次看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如果椎間盤嚴重退化或突出,造成長期後頸疼痛,肩膀手部麻痛,甚至影響行動,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表示,這時候可能需要考慮人工椎間盤手術,人工椎間盤的最大好處就是讓脊椎保持靈活,減少疼痛,但手術還是有風險,需要長期復健,且自費品項費用高。
謝炳賢在臉書專頁「守護家人的帶刀侍衛 謝炳賢醫師|宜蘭神經外科推薦 礁溪診所 陽明醫院 頸椎 腰椎 微創手術」與網頁指出,人工椎間盤就是換掉已經受損、退化的椎間盤,讓脊椎維持穩定,減少疼痛。當椎間盤因為受傷或老化無法正常運作,醫師會把它移除,然後放入人工椎間盤。這樣可以減少神經壓迫、恢復脊椎的靈活度,讓你可以正常活動,不用再受長期背痛困擾。
人工椎間盤適用狀況
●椎間盤退化,影響活動:年紀大了,椎間盤變薄、變硬,導致脊椎僵硬不靈活。
●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壓到神經就會造成酸麻痛,甚至影響精細動作及行走能力。
●保守治療無效:如果已經嘗試藥物、復健、拉伸,還是沒有改善,可能就需要手術。
人工椎間盤有健保給付?
謝炳賢表示,從110年12月1日起,健保開始給付人工頸椎椎間盤手術,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申請,只有頸椎C4/5或C5/6這兩個節段(也就是脖子中間的位置)有退化或突出,導致神經被壓迫,影響生活的患者,才符合補助資格,此健保品項為專案申請,需要由醫師評估,且送審至健保局,由兩位醫師專審,會需要2-3週的工作天,所以無法緊急使用。
●只能用在頸椎C4/5或C5/6:如果你的問題出現在其他節段,健保就不會補助,手術費用得自己負擔。
●醫師判定嚴重影響生活:你必須有長期的頸部疼痛、手麻、神經壓迫等症狀,而且吃藥、復健都沒用,醫師認為手術是唯一選擇,才能申請健保補助。
●健保審核通過:健保局會審查你的病歷和影像資料(如:病患頸椎X光片、核磁共振、骨質密度),確認符合條件才會核准給付。
人工椎間盤優、缺點
●保持脊椎靈活度:不像椎間盤融合手術,人工椎間盤不會限制脊椎的活動。
●降低疼痛與壓迫:減少對神經的擠壓,緩解後頸痛及肩膀手部酸麻痛。
●恢復快,生活影響小:手術後可以比較快回到日常生活,康復期比融合手術短。
●手術風險:手術可能有感染、出血或神經損傷的風險。
●自費品項費用高。
人工椎間盤術後保養重點
謝炳賢說,術後保養的關鍵在於避免過度用力,循序漸進地復健,確保脊椎恢復穩定。術後前幾週要多休息,避免搬重物或長時間彎腰,之後再慢慢增加活動量,讓脊椎適應新的人工椎間盤。
●適當休息,避免過度活動:手術後幾週內,避免頸部過度伸展,讓傷口癒合更順利。
●循序漸進的復健:根據醫師指示,從簡單的伸展運動開始,慢慢增加活動量。
●保持良好姿勢:避免久坐不動,注意坐姿、站姿,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
●避免劇烈運動:術後幾個月內避免高衝擊運動,如跑步、舉重,防止椎間盤受損。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