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經常外食小心健康拉警報 醫:慎防「7大隱形疾病」風險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根據調查,台灣有超過60%的上班族每週至少5天以上外食,午餐便當、晚餐燒烤、深夜炸物。然而,看似方便的飲食選擇,卻隱藏著健康風險。醫師指出,外食雖方便,但潛藏高鈉高油、精緻澱粉、缺乏纖維與蔬果,以及過多加工食品與食品添加物等問題,長期下來,可能有高血壓、脂肪肝,甚至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美兆健檢診所顧問醫師陳俊光指出,外食族吃下的隱形風險包括:脂肪肝與肝功能異常、高血糖與糖尿病前期、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腸道菌相失衡與腸胃問題、骨密度下降與骨質疏鬆、內臟脂肪超標與代謝症候群,以及慢性發炎與癌症風險。
看不見的健康危機 健檢一清二楚
陳俊光指出,現代人經常處於「亞健康」狀態,表面看起來沒問題,但身體內部可能早已亮紅燈,「而這些健康問題光靠日常感受是察覺不到的,只有透過健康檢查才能提早發現。
他並指出,外食普遍重口味,導致血壓升高、心血管負擔增加;精緻澱粉、含糖飲料攝取過量會造成血糖波動、胰島素阻抗,提高糖尿病風險;外食缺乏纖維與蔬果會導致腸胃蠕動變差,導致腸道菌相失衡、便秘、慢性發炎;過多加工食品與食品添加物會增加肝臟負擔,影響代謝健康。
外食、高壓+熬夜 慢性發炎、罹癌風險增
美兆健康管理機構分析近300萬筆受檢數據,發現許多「自認健康」的人,其實已經出現慢性發炎、內臟脂肪超標、糖尿病前期等問題。
●脂肪肝與肝功能異常:外食油膩、應酬喝酒,肝指數飆升卻毫無自覺。
●高血糖與糖尿病前期:高碳水、含糖飲料,讓年輕人血糖問題提前找上門。
●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隱形的「血管老化」,可能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
●腸道菌相失衡與腸胃問題:食品添加物多,腸道慢性發炎,腸躁症、胃食道逆流找上門。
●骨密度下降與骨質疏鬆:外食少攝取鈣質,加上久坐,骨質流失速度超乎想像。
●內臟脂肪超標與代謝症候群:體重正常≠健康,脂肪囤積在內臟更危險。
●慢性發炎與癌症風險:外食、高壓力、熬夜,這些習慣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提高癌症機率。
陳俊光提醒:「健康不只是沒生病,而是內外都保持平衡!」許多疾病或疾病前期在早期發現時,只要透過適當的介入,就能順利逆轉甚至痊癒!例如「脂肪肝」可透過飲食與運動改善;「糖尿病前期」能調整生活習慣降低風險;「腸胃問題」經早期治療,可避免演變成更嚴重的疾病。
美兆健康管理機構也呼籲,外食族、上班族、久坐族的隱形健康風險,都是許多慢性疾病,甚至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根源!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才能真正掌握健康狀態。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