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放鬆血管增彈性! 醫:降血壓5大運動這樣做

2025/04/08 20:14

醫師說,運動是降血壓良方,國外論文指出,進行等長、有氧等5種運動,可為心血管帶來好處,進而達到降血壓的目的;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醫師說,運動是降血壓良方,國外論文指出,進行等長、有氧等5種運動,可為心血管帶來好處,進而達到降血壓的目的;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據衛福部調查,近3成國人罹患高血壓卻不自知。對此,內分泌科醫師陳潔雯表示,運動是降血壓良方,透過增強血管內皮功能、降低動脈僵硬度,促使血管放鬆具彈性,可達降血壓目的。此外,她說,國外論文指出,進行等長運動、有氧運動、動態阻力訓練、綜合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也可為心血管帶來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改善局部血流分配等好處。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在臉書專頁「療生活.陳潔雯醫師」發文指出,運動已被多篇國際論文認可具降低血壓作用。目前醫學證實運動能降低血壓,主要是透過增強血管內皮功能、降低動脈僵硬度兩個生理機轉,達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調整膠原和彈性蛋白的平衡,促使血管放鬆且更具彈性,進而降低血壓。

強化血管調節3好處

陳潔雯說,2023年刊登於《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的論文指出,等長運動、有氧運動、動態阻力訓練、綜合訓練以及高強度間歇訓練,這5種運動更有利於降血壓。除了上述原因,這些運動能為心血管帶來以下3項好處:

1.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減少交感神經活性,同時增加迷走神經的作用,進而讓心率和血壓下降。

2.改善局部血流分配:肌肉收縮會暫時壓迫局部微血管,放鬆時則促進血液再灌注,反覆的局部血流量變化,會刺激血管壁進行適應性重塑,強化血管調節,降低血壓。

3.誘發壓力反射調節:提升壓力感受器的靈敏度,增加對血壓波動的調節能力,減少血壓的波動範圍。

5運動做對方式效益大

陳潔雯說,想以運動將降血壓效益最大化,抓對時間、頻率才有效!方法如下:

●等長運動訓練(isometric exercise training):等長運動指的是讓肌肉維持在一定「長度」的情況下持續用力,常見動作包括推牆、抓握靜蹲、靜止推舉等。每週進行3-4次,每次訓練至少10-20分鐘;每個等長運動應持續30秒至1分鐘,每次訓練可進行2-4組,每組間休息1-2分鐘。

●有氧運動訓練(aerobic exercise training):根據美國運動協會ACSM的定義,有氧運動是指能維持20分鐘以上,同時有使用到大肌群(如大腿、闊背肌)的運動,如跑步、快走、游泳、騎自行車、跳繩等;每週至少進行3次,每次運動持續20-60分鐘。

醫師表示,動態阻力訓練主要是透過改變關節角度的運動,來訓練肌肉的運動模式,如深蹲、啞鈴訓練等均是,也可搭配有氧運動一起做;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醫師表示,動態阻力訓練主要是透過改變關節角度的運動,來訓練肌肉的運動模式,如深蹲、啞鈴訓練等均是,也可搭配有氧運動一起做;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動態阻力訓練(dynamic resistance training):動態阻力訓練主要是透過改變關節角度的運動,來訓練肌肉的運動模式,如深蹲、臥推、拉力器訓練、啞鈴訓練等;每週進行2-3次,每次訓練30-60分鐘。

●綜合訓練(combined training):將有氧運動訓練和阻力訓練結合,如跑步、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搭配深蹲、啞鈴舉重、彈力帶等阻力訓練;每週進行3-5次,每次訓練通常持續40-60分鐘。

●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指短時間運動強度可達最大心率85-95%的運動,如全力衝刺、快速跳繩、高強度的體重訓練(如深蹲跳、俯臥撐等)。每個高強度運動段之後,會有一段較低強度的休息或活動期,通常為30秒至2分鐘;每週進行3-4次,每次訓練的總時間通常為15-30分鐘。

陳潔雯強調,想要讓血壓獲得良好控制,其實很多運動都可以達成,但養成運動習慣才是最優先的選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