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疲倦、腹瀉竟是「濕困」上身 中醫揭5部位症狀

2025/04/07 19:15

中醫診所表示,春季濕氣重,易受濕邪侵犯。當濕氣積聚於頭面,易頭暈昏倦;腸胃道濕氣重,則會出現胃口差、腹脹等;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中醫診所表示,春季濕氣重,易受濕邪侵犯。當濕氣積聚於頭面,易頭暈昏倦;腸胃道濕氣重,則會出現胃口差、腹脹等;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總是無精打采睡不飽,如同裹著濕毛巾般疲倦?澄觀中醫診所於臉書專頁「澄觀中醫診所-台中公益」發文解釋,春季濕氣重,易受濕邪侵犯,當濕氣積聚在不同部位,便會產生不同病症,也就是所謂「濕困」現象。除會造成四肢痠痛、皮膚發疹、經脈不順,還會造成頭面暈昏、疲倦;腸胃道腹脹、胃口差以及排便稀軟。

濕邪侵犯5部位症狀

中醫診所說,春季時節濕氣重,易受濕邪侵犯,體質氣虛、代謝不佳的人濕氣若重,尤其腸胃功能會出現問題,造成身體廢物過多;濕氣積聚在不同部位,也會產生不同病症。侵犯頭面時,容易頭暈頭重、昏倦;侵犯四肢時,容易四肢痠痛無力;腸胃道濕氣重,排便稀軟不暢、容易腹脹、胃口不佳;鬱積於皮表時,皮膚癢、濕疹、汗疱疹便會發作;若阻礙經脈運行,易造成肩頸旋轉不利、骨節痠痛、下肢水腫緊繃。

濕寒vs濕熱體質小檢測

中醫診所指出,身體濕氣重的共同特徵,包括:易疲勞、身體沉、胃腸脹氣、糞便黏、舌苔厚、女性白帶多。依體質不同,又可分為濕寒、濕熱2類,濕氣表現症狀也大不同。想了解自己屬於哪一類,可依以下分類項目檢測體質。

濕寒證的症狀:四肢冷;舌色淡紅、舌苔厚白;噁心、腸胃脹氣、胃口差;喜好熱食;吃冷食易拉肚子;排便稀如水;女性白帶多(且為透明白色)。

濕熱證的症狀:口苦口臭、體味重;身熱口渴;舌色紅、舌苔厚黃;吃辣容易拉肚子;排便軟黏氣味臭;排便後肛門灼熱痛癢;女性白帶多(且為黃綠色)。

中醫診所說,薑茶可祛濕散寒,白天飲用可升發胃氣,也能改善呼吸道及腸胃功能;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中醫診所說,薑茶可祛濕散寒,白天飲用可升發胃氣,也能改善呼吸道及腸胃功能;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推薦祛濕4食療

中醫診所表示,日常可以食療方式為身體除濕,推薦以下4種祛濕湯品:

四神湯:健脾補中又祛濕,山藥、芡實、茯苓、蓮子藥性均為平性,適合各種體質用。

冬瓜排骨湯:利冬瓜水、養胃生津、止渴、清熱,也有除煩躁之效。

薏仁湯:生薏仁偏寒,但利水滲濕作用好;炒薏仁緩和涼性,可健脾止瀉。

薑茶:薑茶可祛濕散寒,白天飲用可升發胃氣,改善呼吸道及腸胃功能。

中醫診所強調,簡易區分濕寒、濕熱可略知體質,但人體複雜,若要更了解自己體質,應找專業中醫師診斷最準確。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