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免疫治療嚴重皮膚副作用 長庚團隊發現治療利器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對抗癌症的重要武器,但有極少數患者用藥後,會出現嚴重的皮膚不良過敏反應。林口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陳俊賓說,長庚團隊發現,TNF拮抗劑可有效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嚴重皮膚不良過敏反應,且有助於維持患者本身的免疫力與癌症控制,並可預防嚴重副作用。
陳俊賓說明,癌細胞會釋放特殊表現因子,避免遭受免疫細胞攻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透過抑制此類表現因子,恢復人體免疫系統消滅癌細胞的能力,是目前治療癌症患者的重要藥物之一,可顯著提升癌症患者的存活率。
然而,陳俊賓指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能引發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多出現在皮膚、腸胃道、肝炎和內分泌系統等,其中30%至50%用藥者會出現皮膚相關副作用,且用藥者中,每百萬人約1至7人出現嚴重皮膚破損的過敏反應。
陳俊賓解釋,副作用輕微的患者會出現皮膚局部或全身的搔癢、紅疹等症狀,嚴重不良過敏反應的患者則可能有大範圍的皮膚破皮與粘膜潰瘍,並可能引起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率達30%至40%,幸運存活者可能面臨視力受損的永久後遺症,但對於這類副作用,目前臨床上多以系統性類固醇治療。
長庚團隊研究發現,巨噬細胞釋放的趨化因子「CXL10」可吸引T細胞等免疫細胞前往發炎或受損的皮膚及組織部位,但表現過度時就會引來過量的毒殺T細胞,產生皮膚不良過敏反應,而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拮抗劑)生物製劑」可治療此類嚴重藥物過敏反應,且患者皮膚復原速度比傳統類固醇治療緩這更快,後續也沒有再復發。
陳俊賓也提到,一位50多歲第四期肝癌患者,原本腫瘤達10餘公分,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TNF拮抗劑治療後,腫瘤縮小至4公分左右,至今3年病情控制良好,另有一位54歲三陰性乳癌患者合併用藥後,皮膚症狀改善,腫瘤更完全清零,顯示此類合併治療方案有利於患者本身的癌症病情控制。
這項研究已於去年12月發表於國際具權威和影響力的自然(Nature)的子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