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提前2週預測致命心律不整 準確率逾7成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人工智慧(AI)技術有望為心臟驟停預防帶來突破。根據《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最新研究,法國與美國科研團隊合作開發出一款AI演算法,能提前2週預測可能導致心臟驟停的致命心律不整,準確辨識超過7成高風險患者。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這項成果由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erm)、巴黎西帖大學(Paris Cité University)、巴黎公立醫院集團(AP-HP),聯手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及醫療科技公司Cardiologs(隸屬飛利浦集團)完成,展現AI在早期預警心臟風險的潛力。
全球每年逾500萬人因心臟驟停猝逝,許多患者事發前毫無徵兆,甚至未診斷出心臟疾病。研究團隊分析來自美國、法國、英國、南非、印度、捷克等6國,超過24萬份攜帶式心電圖(ECG)數據,訓練出類神經網路模型。該模型深入解析數百萬小時心跳記錄,聚焦心室收縮與舒張週期中電氣訊號的微小變化,成功識別70%高風險患者,並以99.9%準確率排除無風險者。
巴黎心血管研究中心(PARCC)研究員暨心臟科醫師羅倫·菲奧里納(Dr. Laurent Fiorina)表示:「透過24小時心電訊號分析,我們能預測未來2週內可能發生的嚴重心律不整。」
這項技術前景可期,未來該演算法可應用於醫院監測高風險患者,若效能提升,還可能整合進霍特監測器(一種便攜式心電圖記錄設備)或智慧手錶等穿戴裝置。Inserm研究主任暨心臟科教授馬里洪(Eloi Marijon)認為,這代表心臟驟停預防的「典範轉移」,從過去的中長期風險評估,進展到短時間內預測並介入。然而,研究人員強調,需進一步透過臨床試驗驗證其實際效能,菲奧里納博士補充:「AI有潛力改變心律不整預防方式,但仍待實證。」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