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抗生素非萬靈丹 食藥署:細菌引發疾病才需要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當寶貝生病就醫時,常有家長們會在診間主動向醫師要求開立「抗生素」,希望趕快緩解孩子們的病痛,但食藥署提醒,抗生素並非萬靈丹,也不是每種疾病都需要,若為細菌引發的中耳炎及社區型肺炎,抗生素就可以派上用場,醫師會開立適合兒童使用的抗生素成分和劑型,家長再依照醫囑讓小孩正確服用藥物。
食藥署在臉書專頁「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表示,可用來殺死細菌或是抑制細菌生長的藥物們,被統稱為抗生素。小朋友常見的疾病有呼吸道感染、腸胃型感冒、中耳炎等,其中呼吸道感染和腸胃型感冒多半是由病毒引起,像腺病毒、腸病毒等,如果症狀不嚴重,醫師通常會開一些紓緩症狀的藥品,如退燒止痛藥、止咳化痰藥等,幫助小朋友舒服一點,多休息,就能透過自身的免疫系統恢復。
食藥署提到,開立抗生素後,藥師常常特別叮囑「一定要照時間服用完」,可以把細菌想像為一般殭屍,細菌繁殖的速度非常快速,有時會發生基因突變,變成更難對付的「變異殭屍」。而抗生素就像子彈,雖然可以殺死普通殭屍,但卻殺不死變異殭屍。
食藥署說,當我們乖乖照時間服用完抗生素療程,就相當於定時定量地拿著散彈槍對著普通殭屍掃射,一般殭屍會被殺光,沒有機會突變成變異殭屍;若自行停藥,有些普通殭屍會倖存,並有機會基因突變成變異殭屍,這時原先的子彈就殺不死變異殭屍了。
食藥署表示,變異殭屍就是所謂的「抗藥性細菌」,需要使用後線抗生素加以治療。但若過程中再度中斷療程,將有可能配養出具多重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導致無藥可用的情況發生。按療程服用完抗生素是你我守護下一代健康非常重要的觀念,才不會讓孩子們在未來陷入無藥可用的窘境。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