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內視鏡超音波 消化道器官的「透視鏡」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消化道疾病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及生活壓力增加,許多人受到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等症狀的困擾,甚至出現嚴重的潰瘍、腫瘤等情況。
為了協助早期的診斷與治療,醫療器材的技術不斷創新,其中「內視鏡超音波」成為消化道檢查的重要工具,其結合了傳統內視鏡和超音波技術的優點,能夠提供更精確的影像,有助於黏膜或黏膜下病灶的診斷與治療方針的確定,食藥署邀請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醫師邱瀚模介紹什麼是內視鏡超音波,與傳統內視鏡檢查又有何不同。
內視鏡超音波如何精準判斷
邱瀚模表示,內視鏡超音波(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是一種將微小的超音波探頭結合於內視鏡的鏡頭前端的影像學檢查技術,透過一般上下消化道內視鏡(俗稱胃鏡或大腸鏡)檢查的方式,經由口腔或肛門進入腸胃道等中空的器官,進行腸胃道內的超音波掃描。
超音波探頭會發出高頻超音波波束,當波束穿透消化道壁時,在不同密度的組織中產生回波,形成清晰的內部結構影像,因此內視鏡超音波能提供比傳統超音波更細緻的影像。
傳統內視鏡只能觀察消化道內部的表面,而傳統超音波容易受到氣體、骨骼或腹腔中多層組織阻擋,內視鏡超音波藉由內視鏡直接伸入消化器官的管腔內並貼近病灶觀察,不受腸氣的干擾,進行位於黏膜以下病灶的性質判斷或診斷粘膜病灶,如胃癌、食道癌等的浸潤深度並觀察周圍的組織與淋巴結,幫助醫師更精準地判斷病灶的大小、性質、深度及範圍,對於消化道疾病的診斷與決定治療方針具有決定性的效用。
檢查前注意事項
食藥署建議,民眾在醫院進行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前,應先與醫師討論檢查需求,並遵守醫事人員告知之注意事項,才能達到最佳檢查效果。民眾如欲瞭解內視鏡超音波之許可證資訊,可至食藥署網站之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查詢。若使用醫療器材發生不良事件,可至衛生福利部建置之「藥品醫療器材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通報,或撥打通報專線:02-2396-0100。
轉載自衛福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1020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