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湯喝錯恐食道癌、痛風樣樣來 營養師教養生喝法

2025/04/04 18:01

營養師指出,一碗拉麵或泡麵的高鈉湯,可能就接近或超過每日建議攝入量(2000毫克鈉,WHO標準),對高血壓或腎病患者極度不利。(資料照)

營養師指出,一碗拉麵或泡麵的高鈉湯,可能就接近或超過每日建議攝入量(2000毫克鈉,WHO標準),對高血壓或腎病患者極度不利。(資料照)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當天氣轉涼,不少人喜歡來碗熱湯暖和身心。不過營養師老辜提醒,如果喝湯方法錯誤,恐影響健康,如溫度過高,可能增加食道癌風險;大量喝肉湯或骨湯等,可能誘發痛風;喝高熱量湯底,容易影響體重等風險。建議選擇蔬菜湯底、維持約37到50°C可入口的溫度,更有研究指出,餐前喝低熱量湯(300ml內),有助減少總熱量攝入。

老辜於臉書粉專「老辜營養與科學」發文彙整研究,從營養學,以及健康影響的角度,提醒民眾6件喝湯須知:

喝湯6注意 1碗拉麵湯底恐爆鈉

●溫度:過燙的湯(溫度超過65°C)可能對口腔、食道和胃黏膜造成損傷。長期飲用過熱的食物或飲品,與食道癌風險增加有關。尤其是對於已有消化道問題(如食道炎或胃潰瘍)的族群來說,高溫湯可能加劇不適或炎症。

●高鈉含量與心血管風險:許多湯品,特別是加工湯或餐廳湯品,皆含有大量鈉。過量攝入鈉,與高血壓、心臟病和腎臟負擔相關。一碗拉麵或泡麵的高鈉湯,可能就接近或超過,每日建議攝入量(2000毫克鈉,WHO標準),對高血壓或腎病患者,極度不利。

●痛風與高嘌呤湯:痛風患者需避免高嘌呤食物,而肉湯、骨湯、海鮮湯,因長時間熬煮釋放大量嘌呤。一旦短時間大量攝入,體內代謝後生成過多尿酸,可能誘發或加重痛風症狀。即使不吃湯中固體食材(肉塊、內臟等),湯汁中的可溶性嘌呤仍具風險。

營養師提到,肉湯、骨湯、海鮮湯,因長時間熬煮釋放大量嘌呤。一旦短時間大量攝入,體內代謝後生成過多尿酸,可能誘發或加重痛風症狀;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營養師提到,肉湯、骨湯、海鮮湯,因長時間熬煮釋放大量嘌呤。一旦短時間大量攝入,體內代謝後生成過多尿酸,可能誘發或加重痛風症狀;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體重管理:高熱量湯,尤其奶油濃湯或含油脂肉類的湯,可能導致減重者攝入過多熱量。還有,液體形態的湯品,可能無法提供持久飽足感,導致一下又餓了,就想再吃東西,最終影響體重管理。

●特定疾病限制:高鉀、高磷湯(如骨湯),對腎功能不全者不利;過多液體(尤其是熱湯),可能增加胃壓,誘發胃食道逆流;熱湯可能刺激敏感胃腸道,加重潰瘍或發炎反應,不適合對溫度敏感者因病被限水族群,如心臟、肝臟疾病族群,若被醫師要求限制水分攝入,請留意湯品飲用量,或與門診營養師了解更多。

●食品安全與品質:湯若未妥善儲存,可能滋生細菌。還有,反覆加熱可能會破壞特定營養素(如維生素C)的含量。此外,加熱冷凍湯品料理包,請按照包裝指示加熱,確保中心溫度均加熱完整。食物中心部分的溫度,須至少達到攝氏75度或以上。

想要喝湯更健康,老辜補充,喝湯前可以讓其冷卻至適宜溫度(低於60°C),避免燙傷消化道;根據健康狀況(如痛風、高血壓、消化問題等),選擇合適湯品,避免動物來源的高嘌呤、高鈉或高熱量湯品;最好自製湯底,可以自行控制成分和溫度,喝得更安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